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5-21

[最新]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精选10篇。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当我们仔细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会产生很多想法。我们和作者进行了一段触碰心灵的对话后,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阅读的过程。以下为读书笔记吧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1)

下面是我喜欢的版本:

爱玛察觉到夏尔喜欢她,主动地引诱他,于是他们俩在诊所里度过了美好的两周。而后,他们被邀约去参加舞会,爱玛发现这个男人真是笨拙,和子爵翩翩起舞。子爵是个有分寸的人,但在爱玛的不懈努力下,子爵终拜倒在爱玛的裙下。夏尔看到了这一幕,三观已毁,整日郁郁寡欢,但后来还是娶了自己的邻居帕尔瓦娜。爱玛沉迷于子爵不能自拔,但是子爵不肯娶她,因为爱玛身份卑微。从此。爱玛变身风流美少女。但美少女也要嫁人,再次勾引夏尔,夏尔休了原配。娶了她。爱玛时不时地想起子爵,觉得生活甚是乏味,病倒了。后来就搬家了。在这个新地方,爱玛发现了新大陆,那就是莱昂,这个俊美的青年。爱玛看出了他的窘迫与爱恋,对他忽冷忽热,莱昂神魂颠倒,爱玛痴迷于这种操控的感觉。可后来莱昂还是去了巴黎。期间爱玛寂寞难耐,不满于夏尔,但还是给她生了个宝贝女儿,贝尔特。情场老手罗多尔夫在会议上发现了爱玛这一尤物,当场决定拿下她。罗多尔夫果然好手段,爱玛很是受用。可爱玛是谁,聪明绝顶,差点上当,就施以诡计,罗的情妇们接踵而至,罗不得不滚出这个小地方避难。后莱昂归来,趁医生不在家,去找爱玛。莱昂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爱意,并伸出了咸猪手,撅起了咸猪嘴。从神态和行为,爱玛判断莱昂只是想睡到她而已。可健美的肉体俊朗的面孔吸引着她,她装作无知的模样,开启了她与莱昂的婚外恋模式。爱玛无法控制自己不去依赖他,在他身上依旧耗费了巨大精力与金钱。她已经欠乐乐太多钱了,她必须搞定欠条。

…………不想编了。

十年后,贝尔特长大了,是个漂亮的女孩子,与子爵成婚……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2)

一个浪漫女人的悲剧-《包法利夫人》读后感600字!

苏童说: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完美之作。而读过《包法利夫人》后,内心久久充满了苦涩和悲凉,如鲠在喉,呼吸都觉得难以控制。因为这部作品太真实,剖析太深刻,仿佛让一层层褪去了衣裳的人性赤身裸体伫立于此,让人一丝不苟地逐步审视。一部描写婚姻与家庭的著作所牵扯出的是一个辛辣刺人的现实社会,巧言令色的商人,虚伪自傲的药贩,追逐虚荣的妻子,懦弱庸能的丈夫,放浪无耻的情人等等。

爱玛的一生都在追逐激情式的爱情,无论这是来自于早期在修道院被宗教信仰的压迫还是来自于对消极浪漫主义小说的沉迷,她一直都在宣泄自己的欲望——在一个父权社会中,宣泄着身为女性理想式的原始欲望。就如李健吾先生所说:她的悲剧和全书的魅力在于她的反抗意识和对生命的无休止的追求。一个怀抱着虚幻爱情的浪漫女人,是无法忍受一个平庸现实的丈夫和一段了无激情的婚姻。她要爱,所以她无视社会舆论和道德束缚,投入情人的怀抱;她要性,所以她褪去了女性释放欲望的羞怯,大胆地解开腰带,宣泄激情。在某种层面上,爱玛反抗着社会对女性的定义:顺从,胆怯,崇拜丈夫,忠于家庭。她向往能给她带来激情的男人,如同向往与男人一样自由。

而爱玛的悲剧同样来自于此。她的追逐充满了热烈与盲目,她的追逐无视了社会历史的束缚,她的追逐注定以一无所获,堕入死亡而告终。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网络上的女权主义兴盛之风,无数个爱玛仿佛在重蹈覆辙。爱玛追求浪漫的爱情,却抛弃了为人母,为人妻的责任,抛弃了道德观。爱玛向往上等贵族的生活方式,渴望舞会,喜欢漂亮马车,优雅的家具,华美的衣裳,却把这些建立在对丈夫包法利财产的剥削上。这是飞蛾扑火式的自我意识宣泄,没有人能置身于现实社会之外去呐喊自由,生活需要社会的包纳,抛弃生活,就会沉沦于死亡。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3)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在男人看来,她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多情,美丽,单纯。在一些女人看来,她是一个可恨的女人,不洁,表里不一。但是,在我看来,她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与哈代的《苔丝》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苔丝是受压迫不得已而为之,而艾玛则是受诱惑牵引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不同命运的两个女人,相同的结果。

可怜之一,上帝赐予了她诱人的美色,更因她清新脱俗,更因她多愁善感,使得一般的男人见了她便起邪念。她的生活太平凡,所以她不住的渴望真正的爱情,她为小说所倾倒,追求小说里的罗曼蒂克,却忽视了身边的爱情。夏尔是多么爱她啊,将她视为珍宝,对她唯命是从,可是她却嫌弃他。多么可悲啊,在我们这些局外人看来,夏尔是一个多么称职的丈夫啊。只可惜他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的妻子是爱自己的,一直沉浸在自我满足的甜蜜中,他不懂女人,也不了解自己的妻子。

要获得家庭的美满,夫妻必须互相了解,有种不点自明的默契,是大多数幸福夫妻所具有的特征,也许只有惺惺相惜,才能绝世尘俗。

她是一个感性的女人,然而,生活给予了她太多的平凡,太多的庸俗,她急切的渴望爱情的滋润,她有一腔热情,需要找到宣泄的出口。对于爱情,她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她像一个饥渴的婴儿,疯狂的吸吮着爱情甜蜜的乳汁,不计较给自己埋下了多么大的祸根,为了爱情,她付出了所有。她的爱情是伟大的,然而,她的情夫们,不是玩弄她,就是不敢担担。她不顾一切的付出,换来了他们的抛弃,可悲可叹!他对自己的情人付出一切,可是她并不下贱,相反,她是高贵的,直至她死的那一刻,一切都只是为着爱情的名义。她放荡,但她不是妓女,致死,她都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当她破产无路可走向公证人借钱之时,公证人提出让她做他的情妇,但她毅然的拒绝了,说了一句“我需要别人的同情,可不想出卖自己!”

“借钱不成引起的失望,加强了因自尊心受损而产生的愤怒。她仿佛感到上天在执意逼她;但使她更加高傲,她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骄傲,这样鄙视旁人。她感到一种想打架的情绪,恨不得见男人就打,啐他们的脸,把所有男人都砸得稀烂。”她终于看破尘世,看破了所谓的爱情,她将自己深深地陷入其中,现在无法脱身了,她走投无路,便只能一死了之。带着悔恨。

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看不清人世,失足于爱情。在我看来,爱情虽美,终究只是性激素激发的产物,只有双方同心同德的经营,方能长久,除非你看到对方的真心,除非那人真的可靠,否则,别轻易交出自己的一切。爱情容易让人蒙蔽双眼,所以,必须明智,必须冷静。

爱情的基础不是占有,而是平等和尊重。

这是女人的悲剧!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4)

前段时间读法国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主人公艾玛不断地追求爱情,屡次出轨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是如何一步步堕落,一步步走向死亡。是虚荣?是叛逆?是放荡?回忆小说情节,艾玛是一个爱幻想爱做梦的女人,当包法利先生向艾玛的父亲提起婚事的时候,听到的回答是"我不能马上回答你,你今晚在楼下等半个时辰,如果看见窗户的灯是亮的,就表示艾玛同意了",没有深入了解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只因为艾玛还未成熟,她期待美好的爱恋。但事与愿违,包法利先生是一个平庸的人,固执木讷,没有浪漫,没有激情。"在她的灵魂深处,她一直等待着发生什么事。就像沉了船的水手,遥望着天边的朦胧雾色,希望看到一张白帆,她睁大了绝望的眼睛,在她生活的寂寞中到处搜寻"。

他们在乡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可艾玛的精神生活却非常空虚,平淡的婚姻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美好。新婚之后的寂寞,迷茫,无聊,使她对感情生活的向往,对自己婚姻的某种悔恨和生不逢时的想法时刻迸发,如小说写的"爱情仿佛是一只玫瑰色的大鸟,只在充满诗意的万里长空的灿烂光辉中飞翔;可是现在,她也不能想象,这样平静的生活,就是她从前朝思暮想的幸福。"

于是,当莱昂赶着马车来到小镇时,艾玛动心了,莱昂不俗的谈吐,绅士的风度,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艾玛,他们努力寻找共同语言,从文学,从音乐,一步步相互试探,就像是精神式的柏拉图的恋爱,他们都保持着道德的原则,不敢越界。本以为艾玛就这么和莱昂发展下去,可镇里的议论纷纷,莱昂家里的催促,莱昂走了。只剩下艾玛的郁郁寡欢与等待。

如果将艾玛对爱情的追求看做一只风筝,那么莱昂就是牵着风筝飞翔的人,当莱昂离开,风筝断线,摔在地上,艾玛的心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寻找飞翔的快乐,她渴望飞的更高,飞的更远!欲望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的,就像给饥饿的人一口面包,结果只能是想要的越来越多。

命运好像给了艾玛一次机遇,罗多尔夫的到来,给了艾玛希望。罗多尔夫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流连于众多女人中间,他看中了艾玛的年轻美貌,艾玛看中了他的英俊潇洒,甜言蜜语。小说有个很讽刺的情节,他们挑选的约会地点不是罗多尔夫的木屋,也不是艾玛喜欢散步的树林和花园,而是一次农业展览会的会议厅里。其间,罗多尔夫对爱玛的甜言蜜语式的语言攻势一直被大会主席的讲话所打断。虚伪的爱情誓言和表白就和令人发笑的"公牛""种子""奖章""粪池"一类的话语完全并列在一起。从此以后,艾玛偷偷与情人约会,甚至为了准备约会的服装,饰品,礼物等,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负债累累,最后在悔恨中自杀。

我第一次看这部小说时,很讨厌艾玛,觉得她属于红杏出墙的类型,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但是,随着我对西方文化的慢慢了解,对人性的逐渐探究,现在,可以很释怀的谈起艾玛的故事,甚至可以站在艾玛的角度,重新审视《包法利夫人》。

从小,艾玛的父母就送她去修道院学习,修道院是禁欲的,可艾玛却对世界充满好奇。当别人都读圣经时,她正津津有味的看言情小说,品味男女主人公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向往温柔的骑士和富丽的宫廷。她爱大海,只是为了海上的汹涌波涛;她爱草地,只是因为青草点缀了断壁残垣,她多才多艺,但并不真心喜欢音乐和艺术,她寻求的只是主观的情,而不是客观的景……这一切反映了艾玛的内心是丰富的,她渴望自由,渴望爱。但现实却没有给她快乐成长的土壤,所以她需要去寻找另一片天空,可以给她自由呼吸的清新空气。

当包法利先生出现时,艾玛以为幸福来临了,以为丘比特的神箭射来了,爱来了,浪漫主义小说让她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她将踏入婚姻殿堂视作摆脱枯燥生活,实现憧憬的一个契机。于是她嫁给了包法利先生。但他们的婚姻毕竟不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爱慕的基础上,所以从一开始就布下了危险的陷阱。

很多人都觉得包法利先生最无辜,最受委屈,但我想说的是,包法利先生的'确和艾玛不合适,即使艾玛不出轨,他们也不会白头偕老。包法利先生虽然对艾玛百依百顺,关怀备至,但都是浅层次的物质满足,他几乎没有深入了解艾玛到底喜欢什么,真正需要什么,他们缺少交流和沟通。当艾玛把对白马王子最美好的光环放在包法利先生的头上时,包法利先生本身平庸木讷,不善言辞,不苟言笑,刻板无趣等性格,和艾玛充满热情与幻想,浪漫与天真的性格显得格格不入,一个缺乏生活情趣、智力平庸、感觉迟钝的男人,与艾玛的期望值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艾玛困惑了,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吗?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吗?我们读者一直强调包法利先生为艾玛的牺牲与宽容,却忽视了艾玛的内心世界,何尝不是承受着煎熬?记得小说有个情节,是写包法利先生的眼睛像一条皮鞭抽打着艾玛,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包法利先生用用爱和仁慈的名义在抽打艾玛的心灵。

的确,艾玛堕落了,她从一个美丽可爱的少女变成了一只令人害怕的贪婪的猛虎,她在对奢华的追求中慢慢丧失了金钱,在对自由的向往中慢慢丧失了尊严,在对爱情的追逐中慢慢丧失了爱的能力,我们可以批判她,可以鄙视她,可以认为她的死亡是咎由自取,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艾玛的悲剧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是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时代的悲剧。

西方文化宣传"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是要犯错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自我约束,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人性的脆弱、贪婪、乖戾、残忍和人性的坚强、美好、善良、高贵一样,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隐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当时机发酵成熟,它们就会像古希腊神话的潘多拉之盒一样,被欲望好奇的心打开,吞噬人的灵魂。我们看了艾玛堕落的故事,不是要幸灾乐祸的看着她死,而是要深入的剖析她为什么会堕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我们创作文学的目的不是谴责艾玛的出轨,而是解释她如何成了出轨的女人,同情她出轨的遭遇,认识她存在的价值。毕竟,文学如果没了同情和怜悯之心,就不是文学了。

这是一个个人奋斗与社会约束力的关系问题。一个下层平民女孩向往贵族的生活,合不合理;一个女人要求追求真正的爱情的权利,合不合理;一个美貌多才的女子不甘心嫁一个平庸木讷的丈夫,合不合理;一个人坚决拒绝平凡的生活,合不合理;一个心怀人生美好梦想的人最后堕落自杀,合不合理;一个浪漫主义者对残酷现实的无声反抗,合不合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当然,我们看待文学,应该是学习有利于人生营养的东西,应该盼望获得振奋人心的东西,而《包法利夫人》无疑是一个令人痛惜的小说,可我们衡量一部小说,不能拒绝它的悲剧性,因为好的小说从来不粉饰生活,美化人生,以此来满足读者小小的心理安慰。好的小说应该是提供一种人生的某种片段,留足空间,让人看见世界有多大,人性有多少可能的发展,就像张承志曾经说过的"不要因为在和平的环境,才说出我爱世界的话语,而要在了解生活的黑暗,肮脏,邪恶,丑陋之后,依然相信生活,相信美好、温暖、信任、尊严这样的字眼"。

记得小说的结尾,包法利先生给艾玛的墓志铭写的是"不要践踏一位贤妻",这里对"贤妻"的定义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贤妻应该不是单指艾玛一个人,应该是象征一种为了自由、为了梦想而不断追求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我们不诋毁,不嘲讽,不亵渎,因为我们必须承认,在我们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人性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光明的一尘不染。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5)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

爱玛——一个无法忍受中产阶级生活的中产阶级妇女。

爱玛的早年生活影响了她的整个生活方式。她生来就有多愁善感的倾向,比起现实世界,她更喜欢梦幻世界。她没有在日常生活的现实中长大,而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了修道院,在那里她沉溺于白日梦和对生活的感伤。在修道院,她开始阅读影响了她一生的爱情小说。在宗教中,她寻找的是不寻常的、神秘的和美丽的东西,而不是教会的真正本质。由此可以看出她基本上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把时间都花在渴望和叹息古老的城堡、秘密会议和阴谋诡计上,而对现实世界闭上眼睛,试图迫使生活与她的浪漫小说相符。

结婚后,爱玛继续寻找刺激。她无法忍受自己的婚姻,因为它不符合她所读到的虚构的描述。她错过了她希望在婚姻中找到的幸福、狂喜和激情。她不愿献身于生活,不愿面对现实,而是把自己隐藏在梦想中,把所有的精力消耗在毫无意义的渴望中。

因此,由于生活不符合她的浪漫形象,爱玛开始在各种事情之间周而复始,希望她未实现的渴望能够得到满足。她重新装修了房子,开始读书、订阅巴黎杂志、做慈善工作、织毛衣、画画、弹钢琴......但每尝试一件事,她很快就厌倦了。这种对刺激的疯狂追求使她疲惫不堪,直到她感到身体不适。

查理的自满和迟钝肯定是满足不了爱玛的,因此,当她遇到莱昂时,她觉得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错把莱昂的肤浅当成了深奥,两个人还成为了柏拉图式的朋友。再之后,爱玛遇到了罗多尔夫,她一直渴望有这样一个人:“通晓一切,擅长各种活动”,能让她“领略各种激情的力量,领略各种生活的优雅”,让她“探索一切奥秘”。因此,当罗多尔夫出现,并开始他那口是心非般的“激情和爱的呼喊”时,爱玛相信他是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的那个人,她第一次感到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她所读过的浪漫小说里那种“激情、狂喜和谵妄”。在她从罗多尔夫的背叛中恢复过来后,爱玛再次遇到了莱昂,毫不犹豫地再次倾注全部的热情,她仍在寻找那种高尚的激情。

由此我认为爱玛是一个无法忍受中产阶级生活的中产阶级妇女。她一生都在试图通过梦想、风流韵事和虚伪的装腔作势来逃避这种中产阶级的生活。庆幸的是,尽管理想可能是肤浅的,但她能意识到,还有比她所处的中产阶级环境更伟大的感情。尽管她不忠,但她没有为了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而卖淫。她始终忠于自己的梦想,并为梦想而死。所以,她试图靠自己的梦想生活,当梦想破灭时,她就这样死去,但她从未放弃过自己更伟大的梦想。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6)

有人说,全书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是包法利医生,艾玛所有的偷情、背叛,他全一无所知,始终全心全意地爱着妻子,在艾玛死后意外发现妻子与情人互通的书信,得知真相后心碎而死。包法利医生一生勤勤恳恳工作养家,对娇妻的挥霍无度、情绪化等缺点都很包容,是一个老实靠谱的丈夫。但在艾玛看来,包法利资质平庸、追求安逸、胸无大志,而她自己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多感善思的浪漫主义情结是丈夫完全不能理解的。包法利对艾玛很好,但不能懂她,更吸引不了她。精神层面的不对流,是艾玛频频出轨的深层原因。

爱玛的情人们又真的和她精神想通了吗?如果说莱昂富有艺术气质,能和爱玛谈论诗歌话剧,他们的爱带有精神层面的爱慕的话,那爱玛和商人鲁道夫的偷情则完全是为激情而做,鲁道夫熟稔风月,精通女人,只是拿着情场的那一道去得到爱玛的身体,只有爱玛将此偷情视为一种别具个性的行为艺术,为自己冲破了枯燥沉闷的生活屏障而兴奋不已。

爱玛是肤浅的,一个农场长大的村妇,因为接触了一些浪漫主义书籍,就入了魔,渴望着巴黎的浮华、晚宴的男爵、刺激的生活,对平淡的日常生活失去了耐心。她的原始阶层满足不了她的欲望,她实际并不懂文学或艺术,只是受到资本主义的怂恿和浪漫思潮的影响罢了。这大概是她也能和油腻大叔鲁道夫出轨的原因吧,她需要是这违背道德的刺激感,是疯狂叛逆的快感,而并不是灵魂上的相爱。

提及出轨,令我感触极大的要数《月亮与六便士》里的这段话:

“她对自己的丈夫从来就没有什么感情,过去我认为她爱施特略夫,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树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女孩子嫁给任何一个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长便会对这个人产生爱情,所以世俗的见解便断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女人们秉性善良、喜爱虚荣,因此便认为这种感情极富于精神价值。但是在冲动的热情前面,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女人们若是为了合适的条件而嫁,当某天遇到了动心的某人,那种冲动的力量势如破竹,不是平淡的婚姻可以防卫得了的。

我们总是爱批评爱玛的作与贪婪,认为她本拥有了理想的丈夫,可以安稳幸福地过一生,是幻想和作让她毁掉了自己。但换一种角度,包法利医生确实是一个好丈夫,作文但也仅止于一个好丈夫罢了。他那般甘于平庸,作为医生从不求医术精进,唯怕治死了病人,爱玛受到当时文学思潮的影响,不甘于凡庸生活,又哪里错了呢?我们现代人醉心于旅行、摄影、电影、演唱会,这些事物何尝又不是一种对重复日常的逃避和抽离呢?爱玛是资质平庸的小人物,她美貌却无头脑,出身普通,但为何她追求纸醉金迷就是虚荣,而各方面不如她的贵妇们就可以轻易地享受呢?爱玛的幻想不切实际,却是我们无数普通人的真实写照,我们每个人也都渴望着梦幻、惊奇、刺激,只是爱玛错就错在她选择的代偿方式是违背道德的偷情,而不是其他理性的方式。她冲破命运的方式是自我制造幻觉,而不是在现实中去创造价值。

“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她必须从事务得到某种好处。凡是无助于她感情发泄的,她皆看成无用之物,弃置不顾--正因为天性多感,远在艺术爱好之上。她寻找的是情绪,并非风景。”

她确实没有爱过任何一个男人,她爱上的只是她的幻想和情绪。令她着迷的,也是偷情的刺激和浪漫。而我们呢,是不是也是一直深陷情绪之中呢?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7)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由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著作的长篇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孩爱玛因为瞧不起乡镇医生包法利而两度偷情并最终走投无路服毒自尽的故事。网友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读完了《包法利夫人》这本书,我感受到自己的胸口有一点闷闷的,如同我躺在床上,有一床厚厚的被子一直压着我一样。包法利夫人的行为与思想是超前的,她不服于旧时代枯燥无味的生活,不服于农村平淡无奇的生活,就像一只鸟笼里的鸟打算挣脱牢笼一般,她渴望能够有一个全能的男性带她去四处游玩享受。家庭生活平凡使她向往奢俗豪华,夫妻生活恩爱使她向往婚外情,这或许就是人性的不满足的特点,只是爱玛是福楼拜笔下的女性代表,那个时代的女性可能都有渴望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但是确不敢行动罢了,爱玛为自己的爱付出了行动,虽然,有了一个不好的结局,不然,这部书可能不能出版。

本部书就像前言所说,文章内容没有运用太多的艺术手法,就是平平淡淡讲出了一个故事,期间,运用了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的人物描写,以及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能够更好地突出当时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为主人公接下来的行为表现做了一个铺垫,解释了原因,所有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福楼拜写文特别喜欢用被动句,可能这个与他从小善于用被动的方式来处理事情有关,但是这个就给翻译家带来了难度,毕竟中文博大精深,容易将被动句翻译出歧义来,如“给”字,在中文既有主动,又有被动的意思,以及由侯爵和夫人作陪,逻辑所属关系不明确。得结合语境来看。

从福楼拜的作品当中,我明白了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如同一个好的曲子一样,它也需要有自己的节奏感,有自己的音乐性。阅读《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中的语言就像是站在一条溪流前,聆听溪流哗啦啦的声音一样,让人感觉很舒服。文中的比喻句就像似一个个乐符,每一句每一句的连接,让人有些头昏眼花,但是又给读者清晰分的感受是,在这样这个群众激奋的时候,两人在花前柳下,更能表现出两人偷情的暧昧不清。

《包法利夫人》最大的亮点不在于艺术手法的运用,而是内容思想的阐述。全文是以包法利夫人的思想行为变化为线索的,其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不仅仅为了凸显主人公包法利夫人的性格思想特点,更是表现那个时代和那个普遍人们的特征。比如,大家认为母牛肚子胀是着了魔,需要神甫去救治,这个小情节就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愚昧无知,作文这让我更能体会“科学即正义”这句话。这让我处于如今这个崇尚科学的时代感到很幸福,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满足。还有,人们的虚伪做作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如,药剂师在莱昂去巴黎之后,夏尔一直在说莱昂的话,而药剂师则总是转移到自己的身上,酸莱昂会在巴黎过酒肉生活,并且总爱谈个人好恶,会让人与之谈话有不舒服的感觉,没有大局观,情商低的表现。在爱玛濒临死亡的时候,药剂师却和拉里维野医生讨论自己血液流得慢,每天晚饭后都要打瞌睡,孩子体格等医学方面谈天论地。

其实,在那样一个思想封闭,人人知追求吃饱穿暖即幸福的时代,爱玛能够突破大家的思想禁锢,有自己向往的生活状态,敢于打破陈旧的生活方式,我很敬佩。但是她婚内出轨,当别人的情妇确确实实是错误的,无论在什么时代。不过,我认为,爱玛是那个旧时代的牺牲品。那个时代,女孩从小很少跟异性接触,爱玛从小在修道院里学习,没见过世面,对外界和爱情的了解,只有书籍,所以追求神圣般的爱情,放荡的人生成为了爱玛的梦想。但是年轻的爱玛不知道书籍仅仅是创作,与现实会有很大差距。所以当查理走进女儿时期爱玛的生活时,两人间偶尔的接触,爱玛就认为这就是爱。于是两人就在查理妻子死后迅速结婚。

从查理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查理就是一个没有太大追求的人,爱玛仅仅因为没多久的接触就打算结婚,这导致婚后的各种不幸时必然结果,不过这可能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必经悲剧。爱玛曾说过,自己的病是家人后的病,从爱玛与子爵跳华尔滋舞后的久久不平的激动,爱玛与罗尔多夫的花前柳下,与莱昂偷情,都表现爱玛对肉体的七情六欲,对金钱的垂涎三尺,对热情带来的快感,全部混在一起,成为了一种痛苦,而她不但不求解脱反而越陷越深,自寻烦恼,永不褪色的幻想。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8)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作品,讲述的是法国农村少妇艾玛因向往浪漫的资产阶级生活,与人偷情而欠上高利贷,最终吃下砒霜自杀的悲剧。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伤风败俗的故事。但是福楼拜却用优美的语言,大量的白描和人物对话,将人物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吸引人一直读下去。印证了毛姆所说,读小说是用来愉悦的。

第一,福楼拜对人物的观察和人性的把握太真实了,让人很有共鸣。虽然福楼拜个人深居简出,生活极其简单,但不妨碍他对人物的观察和刻画,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和想象力的作家。

女主人公艾玛虽然矫情不切实际,但显露的却是真实的人性,她对生活的不将就,她想把窗帘换成喜欢的颜色和风格,想在客厅铺上一个地毯,她喜欢弹琴画画,她想过热气腾腾的、如诗如画的生活,这本身没有错。即使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读到它依然有巨大的共鸣。艾玛与夏尔的关系,就像一个文艺女青年与一个直男癌晚期老公的关系,让人不能再赞同。

比如艾玛描述夏尔:“夏尔谈起话来像一条人行道一样平淡无奇,他的想法也和穿着普通衣服的过路人一样,引不起别人的兴趣”,“他以为她快乐,不知道他怨恨的正是这种雷打不动的稳定,心平气和的迟钝,她甚至于怪自己不该给他带来幸福。”反正我读到这里时,想起了家里那位直男老公。

还有第三部分第二章写药剂师那段,有人闯进了他的储藏室,药剂师非常生气,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储藏室有重要药品、如何危险的话。最搞笑的是,被叫过来的艾玛在一旁听了半天不明就里,不知道叫她来到底什么事。药剂师来了一句“你公公死了”。一个庸俗的、较真的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那句“你公公死了”将画风突然一转,很有戏剧效果。最后,作者还交待了一句“奥默也考虑过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说得婉转曲折、彬彬有礼、节奏分明;这将时一篇小心慎重、转弯抹角、精巧细致、温存体贴的杰作,但一生气,他就把修辞学忘到了九霄云外去了。”让人读来轻松而幽默。而且文中关于砒霜的描写,为后文艾玛的死埋下了伏笔。

第二,福楼拜对场景的描写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大部分时候对情节推动有作用,但个别地方略显拖沓、冗赘。比如第二部分第一章对荣镇的景物描写略显多了,有点想跳读的欲望。

但是第三部分实习生莱昂与艾玛在教堂幽会那段场景描写让人印象深刻。为了突出莱昂的兴奋、期待之情,足足花了两页写场景,从他早晨起床穿衣服开始,到出门后的景物描写,再到出门后遇到的人,以及他想象她到来的样子,每一步都交待得仔仔细细,烘托人物当时的心情。

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描写,可谓精彩绝伦,比喻也用得恰到好处。比如“满脸的疙瘩像春天发芽的树枝。”“她的骨架套上袍子,就像长剑套上剑鞘”“她心里有苦说不出,只好冷眼旁观儿子的幸福,仿佛一个破了产的人,隔着玻璃窗,看别人在自己的老家大吃大喝一般”......虽然不同的译本会有略微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出福楼拜对语言的追求和强大的想象力,这应该是一种天赋。

总之,这是一本很值得读的小说,哪怕抛开剧情,徜徉在这么美妙的文字中也是一种偌大的享受。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9)

很久之前就知道《包法利夫人》的内容梗概。今天夏天终于有机会读它。

夏尔其实并没有真才实学,他莫名其妙地通过了医学考试,成了一名医生。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个中年寡妇,妻子死后,他又娶了邻村的一个农民的女儿爱玛。他开始行医就名声大振,在治好了爱玛的父亲的病后,爱玛稀里糊涂地嫁给了他,成了包法利夫人。婚后爱玛生活孤寂,她开始思考爱情和男人。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应该有异于其他一切男人,他应该是漂亮的、有灵性的、出类拔萃的、迷人的。然而,她的丈夫却粗俗不堪。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应邀参加一个舞会,她见到了一些上流社会的男人和女人。她和男人跳舞,玩得很开心。回到家后,她还想念着她的舞会。包法利见他整天郁郁不乐,便决定搬家。

他们从道特到了永镇。她怀孕了。到了永镇,她遇到了青年男子雷宏,他是个文书。她和他谈恋爱。女儿出生后,交由木匠的妻子喂养。她有更多的时间和雷宏谈情说爱。不久雷宏离开了永镇,她要跳楼,被夏尔发现并阻止了。很快她又遇到了罗道夫,罗道夫三十出头,有和女人交往的丰富经验。他们相爱了,偷偷交往了三年。最后爱玛要和他私奔,他逃跑了。爱玛失恋了,她病得要死。夏尔细心照顾她,她慢慢恢复健康。在鲁昂看戏时,她又遇到雷宏。雷宏这次一定要得到她,他们在一起了。她爱得太疯狂,不停地给情人送礼物。以至最后负债累累,法院要扣押她的不动产。她的情人帮不了她,她服毒自杀了。在她死后不久,夏尔发现了她两个情人写给她的情书。他说这是命。再后来他也死了。他们的女儿被送给一位姨妈抚养,姨妈生活穷苦,把她送去做工。

整个小说写得就是一个女子企盼更绚丽的人生,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挣扎。我理解她。她的悲惨结局,不能怪她喜欢幻想。她一开始就错了。她年轻还读过书,不应该按着父亲的意思嫁给没有才学而又粗俗的夏尔。她并不了解他,只知道他有名气。婚后才感觉和他生活并不幸福。她内心孤独,渴望有激情的生活。当她遇到比夏尔好得多的男人,她就开始外遇。夏尔粗心大意,什么都发现不了。为了向情人表达爱意,她大肆挥霍钱财,欠了很多账。于是就有了最后的悲惨结局。

归根结底,她失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她不该嫁给夏尔。第二,她不应该给情人送礼物。约会中应该男人付账,女人不应该为钱烦恼。外遇没有什么,她那么漂亮、又聪明,怎么甘心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只不过什么都得有个度。

最新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篇10)

包法利似乎在小说中一直以碌碌无为、平庸怯懦的形象出现,唯一做出富有勇气的事情是娶了爱玛。书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描写,就是查理因为爱玛的原因经常去拜尔托,杜比克夫人(也就是包法利的第一人夫人)是如何指责包法利的,“啊,因为那边有一个人儿、一位能说会道的人儿、一位刺绣家、一位女才子。他爱的就是这个:他要的是城里小姐。”再到“查理朦胧却又深沉地从爱玛的性格中体味到一种五彩缤纷的美,一种雍容华贵,一种梦幻般的冷峻高雅,一种诗意和浪漫情调。”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包法利夫人和包法利在婚姻之内的生活场景中其实是共享着同一种生活方式的。作文爱玛画素描、弹钢琴、料理家务、烧精致的饭菜、装饰家里和打扮自己,这些都增加了原本以禁欲者形象出现的查理•包法利的官能享受,包法利本人不是不追求和享受这些美好的一切,从他迎娶爱玛开始,其实他心中也是蛰伏着享受的欲望的,再到包法利经爱玛怂恿就开始以为自己能够通过跛足手术换来名扬四海,生活稳定,太太永远爱他就可以看出。爱玛对自己奢侈、对情夫们奢侈,在包法利面前虽然会藏着、收敛着,但是肯定也不会允许包法利像以前一样破破烂烂随随便便。这种纵欲的享受对包法利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包法利欠下一千二百五十法郎的时候,苦恼了几次,后面越想越不愉快,也就丢开不想了。建立在经济务实之上的人一掉进官能主义享受的漩涡之中也逃脱不了挥霍和悲惨的命运。

如果说查理前期是禁欲,迎娶爱玛以后开始追求官能享受,那么包法利夫人就是完完全全的纵欲。而爱玛纵欲的原因,正是浪漫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合谋。浪漫主义在这本小说里是全然抽空了筋骨,沦为情感剩余价值的情调和赏花听雨的风雅,变成一种属于城市资产阶级的生活时尚。那些关于城堡,关于贵妇人和骑士,关于星星和湖泊、充满了阴暗的树林……月下的小船,林中的夜莺的浪漫主义读物,是爱玛的最爱,是爱玛的精神支柱,但实际上,这种书已经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消费性读物”,是女性休闲产品。一直以来,吸引爱玛的是子爵家的舞会,是贵妇人浪漫的恋爱,是被城市的奢侈品充斥的嘉年华的迷人韵味,是报纸媒介对于大都市的不真实的虚假的建构。

爱玛毫不犹豫地给罗道而弗买了根价值14个金币的“银头镀金马鞭”,因为这样他才更像浪漫小说中的“骑士”。为了出门时更好看、更像个贵妇人,勒合给艾玛送来了“一块十二米的黑妮子”,做了件长袍。在莱昂眼中,艾玛“吃得讲究,穿得花哨,眼睛脉脉含情”。她的美丽和性感背后,实际上是商品和时尚消费品精致的组合。他们在里昂的爱巢,“房间温暖如春……壁炉栏杆上的箭头,圆铜花饰和大铜球要阳光一照进来,都会闪闪发亮。壁炉上两个烛台之间,放着两个玫瑰色的大螺壳,俯身侧耳一听,还可以听到海浪的澎湃声。”爱玛的这种消费完全符合鲍德里亚意义上的消费,消费不仅仅是对物的占有、使用和消耗,也就是说,消费不仅仅是对物的功能之确认,而且也包括精神的抑或文化的方面。

符号消费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吃饱穿暖,它其实是一种“自我实现”,或者为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消费。爱玛消费一件物品首先并不在于消耗掉其物质性构成,而在于这一消费行为所指向的物质之外的观念、意义等想象性的成分。正是这种对物质之外的想象性观念的介入,消费便指向了情感和审美空间的创造。商品消费就不再是物质性的,而是审美性的、符号性的。也正如彼得•墨菲的看法:“当某物被出售时,被出售的不仅仅是这个东西本身——一件产品或商品,购买它还意味着加入到物品拥有者的想象性集体中去。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的天才体现在廉价地、大量地供应各种东西、物品或商品来引发许许多多人的共鸣。”这正如现代商业为产品赋值的观念一样,给钻石赋予永恒,给香水赋予优雅,给护肤品赋予女性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的审美化实质一样。消费一种商品不过是在一种虚假的想象中臣服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机制而已。包法利夫人的困境难题正如我们当代信用卡透支消费的当代女性。

小说的尾声,“情书里的人,却不是现实的男人,她自己也最终意识到这一点,情书里的那个人,是另外一个男人,一个由她最亲热的回忆、最美丽的读物、最强烈的欲望交织而成的幻象。”爱玛的爱情是一种自己的乌托邦的建构性幻想,她的纵欲消费也是一种符号式消费,这两者相互合谋,让爱玛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思考力和反抗力,失去了生的希望,但最后真正拿起这把匕首的是——如宗教般无处而不在的金钱。虽然爱玛已经死了,但是如何在禁欲与纵欲之间获得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个问题依旧困扰着我们。

猜你喜欢

pt src="http://static.dsbj1.com/pc/js/jquery1.42.min.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