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亲密关系读后感受

发表时间:2023-05-21

[推荐]亲密关系读后感受1500字。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推荐]亲密关系读后感受1500字”,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亲密关系读后感受 篇1

假性亲密关系

史秀雄

69个划线笔记

◆序言

我也想感谢自己,在原本可以更加安逸轻松的生活中,选择如此认真地活着。

◆第1章假亲密的真相

关于沟通,应该不仅仅关注具体的事件,更应该关注两个人在关系中的角色、期待、评价和感受。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下次如何共同解决;久未表达的想法,是否可以在此刻和盘托出等等。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探讨,才能铸就高质量的关系。

两个人越亲近,是否合适的问题就会越清晰。由于害怕面对不合适的真相而回避更进一步的亲密,是许多假性亲密关系的成因。

只有当伴侣发自内心地想要向你袒露心声时,才是真正的亲密。

发自内心的协作和相互支持,只可能产生于良好的关系中。

我只是恨这堵墙,感觉它让我失去和错过了很多美好时刻,它的存在让我在感情中感觉不到幸福,让我习惯以打游戏和喝酒的方式来逃避问题,也让我伤害了那些爱我、在乎我的人。

因为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了两件事情。第一,我是无辜的。我会伤害到别人,并不是因为我生性邪恶或者有心理问题。第二,我意识到心里的那堵墙终究也是我的一部分,虽然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困扰,但正是因为它,才能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坚持过来。

心里那堵墙的存在让我付出了代价。它让我在感情中体会不到爱的感觉,让我用过于冷漠和理性的方式回应他人的心意,它甚至剥夺了我被感动的权利。

每当我感受到情感上的刺激和波动时,都会本能地向它求援。因为它是我唯一可以依赖的心理防御机制,唯一可以参考的行为和情感模式,是我唯一知道的让自己能够承受更多压力的方法。我尝试过推倒这堵墙吗?没有。因为墙如果倒了,我将一无所有,将近乎赤裸地暴露在这个世界面前。

在我需要克服艰难和挑战的时候,会让它出来帮我挡一挡痛苦的感觉,可是在我面对自己的伴侣时,在我表达和接受爱时,在我看到、听到那些美丽动人的事物时,会平静地告诉它:“别担心,让我出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爱情是颁发给那些勇敢、执着而又善于思考的人们的勋章。

许多人总要求对方要与自己有精神共鸣、有生活情趣、要浪漫、要体贴入微。要求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你是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吗?你的生活是不是充满了各种趣味?你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手艺和爱好可以用来营造浪漫?你是否习惯于帮助他人和奉献自我?长久积累的品质才能产生魅力,而平庸和平淡的你,拿什么吸引心仪的人,拿什么让亲密关系保鲜?

不向伴侣表达和交流情绪,不

很多人对情感关系缺少维护、建设和滋养的意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语言和肢体亲密上,没有把了解彼此情感模式、内心状态和成长经历等问题作为增进双方关系的必经之路。

亲密关系之所以亲密,在于它理应比普通关系更加容易接纳和宽容双方的情绪表达,而双方应该为构建这种宽容的氛围共同努力。

◆第2章亲密的路,别一开始就走歪

适应即盲目

“当这个世界不够爱你的时候,狠狠地爱回去”

◆第3章亲密只给最认真的人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原生情绪的困扰,便可能产生出所谓的次生情绪来进行自我保护

还有的人会展现冷漠无情的一面,让对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来保护自己。

而当一个人更多表现出疏离和冷漠时,则可以被归类为焦虑—逃避

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让人以为她真的冷漠,但其疏离行为只是对内在痛苦的掩饰。

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对类似场景时,则更多展现出疏离的倾向,采取回避、忽视、冷战等方式,来掩饰自己对关系破裂的恐惧。

理解与反思,沟通与商讨,尝试与改进。

同时也让对方知道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因为不安,而不是嫌弃或不信任对方

成熟的伴侣是非常善于修复关系的。出了问题,不要让它就这么过去,而是等平静下来之后,两人一起去沟通、探讨,摸索出更好的方式来修复,避免以后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任何形式的失败,其实都是生活在提示我们:你的方法不对,需要调整。

聪明的人尊重失败的经验,心甘情愿付出代价,因而越来越成熟。

解决方法可以由普通朋友提出,情感上的呵护照顾只能由最亲近的人来做。你无法在情感上照顾对方,就不能成为他最亲近的人。

,而恋人之所以独一无二,就是因为他可以在所有人都对你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让你感到你的情感是他最为关注、最愿意呵护的部分。那种“被重视”的感觉,正是共情能力带来的结果

◆第二部分与自己对话

其实你如何对待自己,便会如何对待这个世界

也许会有人要求你对别人尽义务,而我只想鼓励你,多爱自己一点,你才是最重要的人。

◆第4章在爱情中内省

承担起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责任。要主动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最合适的位置。

保守封闭的情感关系能让你感到暂时的安全,但却会阻碍你实现自我完善的目标。因为害怕受伤或者害怕孤独而妥协,会让你在亲密关系中越发感觉困惑。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环境中,稳固的关系靠的不是死守,而是持续的学习和适应

我们对自己和环境需要有掌控感,这种掌控感有助于我们的生存。当我们感到自己多多少少可以掌控周遭的事物时,会变得更乐观,更有信心,更开心,也更有动力。

只有当你行动起来时,才能够掌控局面,也会更有信心、更快乐。

◆第5章让自我与世界紧密相连

少一些对言语和措辞的计较,多一些对言行背后隐藏的感情的体会,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容易理解对方了。

肤浅的人关注对错、评论是非,深刻的人关注内心的动机和渴望。

当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或配合时,你是否反思过自己的沟通方式?我们不能期望改变别人,但可以反思自己扮演的角色如何推动他人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暂缓得出结论,多找几个角度,多提几个有助于思考的问题,这样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有信心面对未来。

这都是导致你变得无聊的罪魁祸首。如果连开始一件事情都缺少决断力,那么之后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冲突,必然会很快选择放弃。

我认为重点不在于一成不变地坚持,而在于对不同事物的探索尝试,以及助推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深刻理解,也能够帮助你理解其他人热衷的事物。

很多时候定义一个人有趣的程度,不是那些我们偶尔去做或者希望去做的事情,而是那些一直坚持的、最经常做的事情。

一个有趣的人,必然有着多元的角色和爱好,能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热情,身体力行,而且不断认真钻研。如果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那么请记住,只要你愿意在当下做出选择并坚持,那么若干年后你也可以骄傲地宣布:“看,我变得有趣了很多!”

最终能够看到我们内在性格的人,也就成了我们生命中最为亲近和重要的伙伴。

人生中的关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我不需要刻意地伪装,来获得大量肤浅的、低质量的关系,而更愿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让那些无论如何都会喜欢我的人,早点在人群当中发现我。

◆第6章与自己对话

失恋之所以有助于人成长,就是因为前后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可以让我们认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真正自信的人,无须取悦他人。即使被人排斥,你仍然可以面对寂寞,并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真正接纳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缺点和不足而离开你,更不会用打压和贬低的方式来阻碍你成长

我们便会明白痛苦的来源并不仅是这个世界,同时也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关

在人际关系中,对自己好恶的清晰界定可以让你拥有明确的立场,这是自尊和自爱的重要前提

人时刻都在成长,不受意志的控制,你能够选择的,就是让自我认知的提升速度跟上成长的节奏。

◆第7章原生家庭

慢慢地,你会接受曾经的不完美,而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手上的牌就是这样的了,我要怎么打?

不要质疑自己,因为一切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不要怀疑自己,你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下,被激发起自我保护的本能。沉默是你的反抗,暴躁是你的呼喊,这些本能曾经帮助你在逆境中得以生存。

我爱自己,所以我愿意给自己机会把在乎的事情表达出来;我爱未来的伴侣和孩子,所以会尽量让不良因素远离他们的生活,我要努力改变自己。

◆第8章缺爱的你

所以想要摆脱取悦型人格,有一个比较便捷的方式,就是寻找那些能够包容你的人,尝试着向他们展现你的缺点,从而体验更加真实的认同感。这样的人可以是亲近的朋友,也可以是心理咨询师。

哭泣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和权利。

抑郁是对自己的愤怒。

愤怒的表达是本能,而表达后的修复能力则是可以习得的。如果我们只懂表达,而不懂得如何修复,那么愤怒的原因就会变成不可原谅的错误。修复比表达更为重要

与其说我们担心被伤害,不如说担心伤害之后的不作为

修复关系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但如果你足够在乎一个人,你会愿意为了你们的关系而尽力去做

◆后记

所以说,良好的执行力是对付自卑最有效的方式

当你拒绝聆听这世界,会失去很多宝贵与美丽的东西;当你认真地聆听,就会发现所有你寻找的东西从四面八方向你涌来。

幸福使人愚蠢,痛苦使人明智

。或许真正的原因在于痛苦会让人保持一颗寻觅、渴望且清醒的心,从而有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可是相较于每年一回首都能看到自己在前进的惊喜感,任何苦痛都是微不足道的

◆点评

亲密关系读后感受 篇2

在印象中亲密关系是情侣和爱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生活中,会与外界产生很多的亲密关系,朋友、同事、家人,每一种都可以建立亲密关系。多数人的一生中都会存在大于一种的亲密关系,首先我们终将会有自己的伴侣,会有自己亲密的朋友,有自己的亲人,这些亲密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同时也是多数人需要的。

我们之所以需要亲密关系,源于我们内在的需求,这是《亲密关系》这个本书整个理论构架的基础。我们从小到大的过程中,有很多内心的需求需要去满足,幼儿时期我们内心有两个最大的需求:

归属感

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这两个需求在书中多次被提及,也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两个需求。假如在幼儿时期我们的这两个需求不能被很好的满足,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困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会留下痛苦和阴影。这种痛苦和阴影在我们和伴侣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也是很多伴侣闹矛盾甚至分开的主要原因。不过也真是由于这种内在的需求,我们才需要建立亲密关系,我们需要用亲密关系来满足自己曾经未被满足的需求,用亲密关系来治愈潜意识里的痛苦和阴影。

书中有一个观点,当我们遇到一生真爱时的那种心动,当想到我们的心上人时,对未来美好的那种向往,都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可以在其中得到满足。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刚看到这个观点是是反对和不认同的,不过大家仔细想一想,想一想自己的暗恋或者初恋对象真正吸引到自己的地方,想一想现在的伴侣最初让我们动心的地方,再结合我们后期相处的过程中,想要从对方身上获得的东西,双方争执和矛盾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更容易理解这个观点了。

同时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需求也在相应的增加,在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获得认同,我们需要发挥自己的价值。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有亲密的朋友,我们需要与别人分享我们的感悟和观点,我们需要自己的价值观得到认同。在工作上我们需要和同事领导保持和谐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工作,更大的发挥自身的价值,生活才能更充实更有意义。想到这一点也许我们就明白了,为社么会有这么多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人,还在认真努力的工作。

既然亲密关系这么的重要,我们就要想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了解自己内心到底需要的是什么需求,需要治愈哪些痛苦和阴影。当然认识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一些切入点入手去了解内在的自己。就像作者说的,多数人的需求和痛苦都来自于我们幼儿时的经历,所以我们可以从幼时的经历入手,回忆以一下自己小时候缺失的东西,痛苦和恐惧的事情。

找到了自己的这种需求和痛苦之后,我们也就明白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才能够更准确的的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能意识到现在的亲密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能够更好的维持现有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读后感受 篇3

《亲密关系》读后感2000字!

十几岁时,在学校学了一门课程:心理学,说是心理学,其实是心理学相关的粗浅概论,知道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名词而已,只记得在学到“需要”那个章节时,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的需要,一贯以爱学习的好学生自居的我在苦思冥想后郑重地写上:“我需要学习。”。后来才知道,老师是在引导我们理解马斯洛的“需求的五个层次”理论。从此对心理学产生了一点兴趣,但除了那本教材,我不知道该如何深入学习心理学,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很多年后,在公交车上,有位女士递给我一张名片,她是一家心理学校的学员,问我是否有意一起学习心理学。她跟我讲自己经历了人生的重创,通过学习心理学走出了困境。她下车后,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因为当时我也觉得我自己身陷困境,生活暗无天日。

我去了那里,听了周末的公益课,校长是一位美丽优雅的女士,因婚姻受挫去大城市学习了心理学,学成后创办了这所学校,我深受震撼,原来这里可以深入学习心理学,心灵的困惑在这里都有答案,还可以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可是因为几千元的学费,我一直没有报名。我一直蹭公益课,学到了一些凌乱的知识碎片。

当我觉得学费已经不再是一个阻碍时,国家已经将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取消了。我忽然意识到,不是非要有一个证书才能证实真正的才学。

我列了一个心理学方面的长长的书单。先读了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而后又读到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著、张德芬和余蕙玲合译的《亲密关系》。

这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亲密关系》,封面上印有“通往灵魂的桥梁”,“掌握所有人际关系包括温暖浪漫的亲密关系的本质”,有张德芬的推荐语:“这是少数我读过两遍以上的书,我知道我还会再读它,因为生活当中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而我们又是如此健忘,常常忘了智慧和宝训其实都在我们唾手可得之处。希望阅读本书的读者都能够学习到亲密关系的真谛:当你出发去寻找真爱时,你就踏上了自我追寻的旅程。”有作者的推荐语:“亲密关系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学习工具,能帮助你发现并且体验你一直以来追寻的所有东西只是隐藏在表面之下,其实他们一直都在你眼前!”

封面外还另加了一个小条子,印有:“资深生命教练、演说家克里斯多福·孟代表作”、“探索所有人际关系的共通法则,为亲密关系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翻译并全力推荐”、“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数十万家庭受益”。

推荐序一是张德芬写的,她说这本书是讲述亲密关系的经典之作,同学、室友、朋友、家人都是亲密关系,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能量最大、张力最强、冲突最大,也最让人心碎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克老师(指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张德芬称他为克老师,我一开始看到时还愣了一下)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四个阶段。我们把需求全部投射到对方身上,而对方却让我们的期望幻灭,很多人未能进入内省阶段,未把亲密关系看成修行的道场,克老师的书让我们在幻灭阶段有所觉察,在内省阶段能有所指引,获得启示。

推荐序二是吴慧英写的,她说这本书提供给读者:“使您亲身感受并真正相信亲密关系的幸福开关就在自己手上”,“使您亲身感受并初步掌握帮助身边人走出痛苦、赢回力量的基本工具”

本书的前言是作者写的十六周年版作者序,他说他一九九五年撰写的这本书一直到现在仍有一些精华观点,在他作为一位丈夫、父亲以及一个独立个体的时候,为他自己提供帮助。造成亲密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从人性来说,我们倾向于保护自我最脆弱的部分。我们需要突破保护机制,正视我们的感觉,才能发现心灵最惊人的秘密。

透过接受以及认识那些痛苦、恐惧、罪恶等情绪,你将发现这些感觉只是隐藏事实的幻想,你会发现一个充满力量、智慧和快乐的真实自我。责怪、批评与指责,利用道德批判只会加强自我的受害者意识,而当我们坦然面对内在的受害情绪时,我们将有机会更具有意识地正视这份感觉,并了解这仅是一种感受而非事实,责怪、批评与指责也终将不再发生。当你持续在感情中成长,你开始懂得欣赏你跟伴侣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包括令人不悦的冲突与不适的情境。通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是由于伴侣的行为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和归宿感的需求,而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当你在情感方面成熟与唤醒真实自我时,你的伴侣将会依所需扮演三种角色:一面镜子,一名老师,一名“玩伴”。

这本书,我已经粗略地读过一遍了,也许是翻译上的问题,读来总觉得有些距离感,也可能是我读得还不够深入,所以封面上的对本书的赞誉,还需要我进一步从整本书中细细求索去印证。

关于序言和前言,今天也是第二遍读,这一遍给我的启发非常多,通过序言和前言对这本书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了解,也知道了读的方向。作者序言中所说“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爱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求的爱。”这些话,我还是不能深入理解。我认为亲密关系应该包括给予爱、接受爱,进而更深地了解自己,通往自己的灵魂。

深入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寻找到自我,是我们时时需要做的功课。

从《亲密关系》一书的序言和前言里,窥见亲密关系相关实质理论的冰山一角,是学习亲密关系的第一步,而真正学习到内核的知识和落地的行为方案,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好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亲密关系读后感受 篇4

一直要让自己装成一个“会说话”的人,但是自己的口无遮拦,可能有过无意中伤别人的时候。在亲密关系中,这样的自己,又何尝没有伤害过对方呢。

亲密关系中共有几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启示。

让我很受用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如何理解和处理愤怒。《亲密关系》说道,愤怒是旧伤的重现,而当愤怒出现时,我们通常会选择吵架,因为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旧伤,而吵架跟旧伤相比,显得简单很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注意转移到愤怒本身,去感受它,用健康的方式把旧伤处理好。当愤怒出现,也等于我们拥有了一个治疗旧伤的机会。当然这个也跟早期记忆息息相关,这个观点与《自卑与超越》不谋而合。

《亲密关系》的每一个章节,都刷新我的认知。以我有限的智慧,在不看这本书的情况下,可能一辈子又领悟不到亲密关系的真谛。当然是否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懂得只是成功一半,最重要的还是行动。

亲密关系读后感受 篇5

读到最后,关键在于经营好自己的自尊自信,成为对自己有安全感的人。不能依赖于谁给你安全感,自己给的安全感才是自由自在的。

成为一个自信的、有幽默感的人吧。有些道理系统的讲述给你听,你才会当一回事,才会反思和理解,反思自己身上真正存在的问题。

低自尊的人有时低估伴侣对他爱的?,以致损害亲密关系(Murrayetal.,2001),还觉?

?根本?不存的伴侣忽视。当亲密关系出现挫折时,自我评价高的人却能拉近和伴侣的距离,努力修复亲密关系,低自尊的人则防御性地把自己隔离起来,生闷气,乱搞一通,还觉得自己更加糟糕

依赖台人总要冒很大风险,与亲密关系的紧密联系让我们享受到支持和关心的丰厚回报,但如果发现不值得信任,也容易让我们受到背叛和拒绝的极具破坏性的伤害。高自尊,对伴侣对自己的爱恋充满信心,出现困难也会拉近距离;低自尊怀疑对自己的信赖,一旦变糟就离去,以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置于亲密关系之上。需要在与他人联系,和自我保护之间保持平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