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永葆初心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13

永葆初心观后感精选(7篇)。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永葆初心观后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永葆初心观后感 篇1

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新时代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既是各级党组织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部署,也是广大党员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的必修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四史”在时间上横跨百年,在内涵上包罗万象,要有效推进“四史”学习入心入脑,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坚持目标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掌握“四史”学习的“正确姿势”,从而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常学常新、知行合一。

坚持目标思维,从历史进程回顾中强化政治认同。“四史”学习有别于普通历史研习的鲜明特征在于政治性。要通过对重大历史事实和进程的回顾,在思想上厘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根本问题,达到强化“四个自信”和增进政治认同的思想教育目标。史实胜于雄辩,党的领导始终是贯穿“四史”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航者,而且是二十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承的有力引领者和重大贡献者。厚重、生动的“四史”素材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断培育爱党爱国之情怀,使初心和使命薪火相传,这就彰显出理论学习背后的政治站位和现实关照。

坚持系统思维,从历史逻辑演进中把握发展规律。“四史”虽然各有侧重,但彼此之间并非是孤立或割裂的,而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贯穿着“我们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大历史观,渗透着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四史”的学习和理解就是要坚持系统思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从整体上看,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彰显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最核心的规律性认识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而社会主义发展史奠定了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宏观语境,揭示出新旧力量博弈的激烈性、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发展道路选择的多样性,这套发展规律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坚持实践思维,从历史规律总结中明确现实策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要想真正“接地气”,必须做到学用贯通、知行合一。从宏观上看,要通过感悟“四史”,坚持社会发展的问题导向,一以贯之地强化忧患意识,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推进“五大建设”。从微观上看,要通过学习“四史”,切实掌握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优良传统、工作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宗旨、从严治党的工作理念、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等等。这些经验和传统贯穿于“四史”之中且常学常新,不仅是精神力量的源泉,而且是现实工作的抓手,体现出学史明理、以史鉴今的唯物史观。

永葆初心观后感 篇2

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四史意义深远,影响深远。阅读《学习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这篇文章,感触颇深,对我的工作和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

学习不止步,常学常新。作为党员,我们应该把学习四史作为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习有所悟,走深走心。学习四史要用力,更要用心,四史蕴含着大家共产党人的智慧,是我们党一路走来的宝贵结晶,学习历史,不仅要学习历史事件,更要学习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外到内,通过历史事件思考自己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学贵有悟,通过所学所思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坚定前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工作。通过四史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四史的精神,以身作则,率先以身作则,努力工作,注重努力工作,继承共产党人不畏艰辛的坚韧和牺牲的勇气,写出属于新时代的动人乐章。

还有24天,党的百年生日就要到了。身为众多共产党员中的一员,我心情并不比激动,感谢无数革命志士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和后辈继续完成。以实际行动向党献礼,不负党恩,不忘初心。

永葆初心观后感 篇3

守正创新上好“全民四史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和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到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并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四史”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而后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发展历程,这其中的宝贵经验、有益启示、精神意蕴可以鼓舞斗志、启迪智慧,让人汲取前行之力,更好地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由此可见,“四史”不单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也是全社会的“必修课”,它的受众不能仅局限于党员、干部,而是要覆盖整个社会。各地要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守正创新上好“全民四史课”。

要突出代入感。“四史”并非只是躺在纸面上的冰冷文字,里面涵括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一段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如果仅仅通过文字、音像向社会宣传“四史”,可能难以让党员群众萌生代入感和认同感。因此,各地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不能局限于文字、影像等“二维”教学,而是要“多维”发力,如开展红色路线重游,组织党员群众重登巍巍乌蒙山、再渡滔滔金沙江,追寻红色印记,实地见证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艰难困苦,让党员群众可以沉浸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处,深刻感受、传承中国共产党面临困难时“不怕远征难”的豪迈情怀以及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要突出生动感。可能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四史”只在教科书或者宣传报道中“惊鸿一现”,平日较少接触,难免生涩难懂,难以“消化吸收”。对此,要在创作上改变过去板起面孔说教的方式,突出艺术创新和时代脉搏,赋予“四史”新的形式、新的生命,积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比如采用“讲故事”的笔法、“如临其境”的拍摄手法,再现当年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以及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让“四史”变得有温度、可触摸,或者主动搭乘新媒体的快车,尝试用通俗的形式说严肃的党史,积极调动全社会踊跃互动,潜移默化扩大“四史”宣教效果,并且可以创新推出党史衍生产品、文创产品,多渠道打通“四史”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要突出方向感。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的确,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看清前进的方向,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学好“四史”就是为了更好地明晰方向,砥砺前行。各地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不能满足于“讲好故事”,而要通过“讲好故事”向社会传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重点分析事件背后的成因、影响以及经验教训和历史规律,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切实让党史成为开辟未来事业、领航民族复兴的“精神灯塔”,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启示和借鉴。

永葆初心观后感 篇4

《撕裂》读后感:永葆初心,砥砺前行

永葆初心,砥砺前行

--《撕裂》读后感

干洲市国有经济传媒公司总经理张一嘉与分管文化工作的市常务副市长顾东岳的老同学聚餐拉开了**的序幕,从这次聚餐获得的内幕信息让张一嘉在之后的官场上跌宕起伏,一路逆袭,登上副市长的职位。

**主人公张一嘉比起他的手下李天武的”江湖气”来说,似乎有些”古板”,其实他是有一定道德和权力底线的。但是**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不完美的,张一嘉对于成功的渴望,使他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对李天武所作所为的放任,甚至是无声的支持。得力干将李天武在张一嘉副市长竞选之路上,用不光彩的手段为他铺平了道路,打击了他的竞争对手。

但是,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最后,忠臣李天武叛逃,失去联系。张一嘉开始透露自己的负面消息,感到筋疲力尽,无法再扮演一个诚实的角色。在接见外国代表团的途中,他起草了一份会引发干州**事件的自查报告,并决定向检查组坦白所有错误。

没有结局的结局更发人深省。

有人说,**都是虚构的,况且**主人公职位高,他面临的抉择我们根本不会有机会涉及。然而,我们很难相信这本书中的故事都是假的,没有任何真实的影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面对过选择这种眼泪吗?

如果和领导打个小报告,就很有可能打败对手去登上更高的职位;如果去给某人聚聚餐、送送礼,就很可能得到一些正常渠道根本不可能得到的内幕消息;如果去暗示别人去做一些自己不能出手的事,就很可能既达到了目的又不会伤害自己,等等这些。在衡量了这些人性和利益之后,我们是应该选择力所能及的利益,还是应该坚守心中看不见的道德标准?我们或许成不了李天武,但可能成为那个对属下放纵、不作为的张一嘉,仅仅能坚守最底线的”道德”,但是,默许身边的不正之风,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成为”吃瓜群众”观而不语。

当遭遇了这些”潜规则”或不公的待遇时,自己却在心里抱怨社会,而往往忽略”我”才是纠正社会乱象的”星星之火”.当我们和张一嘉一样没有坚持信念的时候,就可能面对一个个”地雷”,随时可能炸得自己粉身碎骨。从表面上看,许多个张一嘉都没有踩**上,他们一直小心翼翼地站在了”红线”的旁边,但是却有着随时踩线的危险,为什么不能站的远一些呢?

李天武对邬娜说:一个人如果不做一定量的坏事,就不会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他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

但这不是成熟,而是背叛和抛弃真实的自我。这是对世俗世界的可耻的妥协。每天都在行走的我们,或许已经走了很远的路,结识了无数的人,看过了许多的风景,只是走着走着就不知不觉在自己也不知道的某一天就走岔了,离自己曾经许下的誓言越来越远,甚至忘了当初的誓言是什么。张一嘉成功了吗?

他达到了渴望的成功,坐上了文化集团的头把交椅,但是妻子自杀、下属的变节、权利的牢笼越扎越紧,让他一次次面对这种”撕裂”,他心里并不坦然,他几乎没有一天不是在焦灼的状态中度过的,没有一天不是在现实和梦想中作抉择。

当我们越来越远,当我们被抚平,请回头看。你原来的心还在吗?**其中包括一位正直的副书记黄汉平。他于书中的其他人不同。他言行一致,甚至有些所谓的迂腐。

一分钱也不贪,一点礼也不收。实在拒绝不了了,就折现返给人家。这样的他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同样也是这样的他最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他的坚守自我,他的坚定信念,最终让他拥有了一种干净的、有意义的人生。

“如果你对此眼泪婆娑,请不要误解那是我们的感动,因为我们在剥他们的洋葱。”所有不正当的手段都会给心灵附上枷锁,我们需要剥掉伪装的外衣,露出自己真实的模样,永葆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蔡丽敏,测试中心党支部供稿)

永葆初心观后感 篇5

《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干事业

红色家书用一封信展现了一个革命故事,每一封信都是一个生动的革命英雄形象,每一封信都讲述了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党的无限热爱!时光荏苒,透过这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我仍能感受到他们不停跳动着的心脏,触摸到他们高尚纯净的灵魂,领悟到他们矢志不渝的初心。

读红色家书鼓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应该有为每个人放弃家庭的感觉。我自己的女儿也刚满7个月,家书中的两篇母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信最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

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看到赵云霄烈士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尚在襁褓中女儿我的启明,我的宝宝时,深深感受到赵云霄把千言万语和爱化成含血带泪的叮咛与期盼;赵一曼给儿子宁儿的两份遗书中提到在你长大**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没有给孩子们最好的生活粮食,但她用投身革命的具体行动,给了儿子最好的精神粮食。像这样的家书还有很多很多,写给父母、写给兄弟、写给妻儿,一篇篇家书彰显的革命者为革命舍弃小家死而无憾的精神,作为一名弱势群体的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工资不高、职务不高、权力不大、压力山大的青年一代,更需要永葆初心,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用信仰抒写人生,铸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争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气节的好党员、好干部。

品读红色家书,鼓舞我们坚定真抓实干,要有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干劲。王器民给妻子写道我用全副精神为革命而努力,没有和你享过一日安闲快乐的日子杜永瘦就义前在给妻子裴韵的遗书中写道:你的前途应当是干!

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使得你不得不干!只有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

在一封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英雄们最看重的是革命,他们最看重的是革命。从中我强烈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冲天干劲,脚踏实地、志在必得的志气,大刀阔斧、披荆斩棘的勇气。今天,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我们要激情干工作、踏踏实实干工作、创新创效干工作、心存敬畏干工作。

以实干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做到有岁月可回首、有青春不蹉跎。

永葆初心观后感 篇6

善用身边榜样教育党员

《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党内最迫切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各级党组织不单是解决问题和指导实际工作的,还有教育同志的重大任务。教育党员首要吸引党员参与,毕竟“吸引人才能教育人,打动人才能说服人”。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教育,就是比较能够吸引人、打动人、说服人的有效方式。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人非生而伟大,而是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干出来的,是用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的努力付出铸就的伟大。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闻名于世的伟人,惊天动地的事件,这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大人物、大事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身边人,专心专一、滴水穿石的身边事,这些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小人物、小事情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激励我们前进。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榜样并非皆在异地远方,三人行必有我师,追梦路上不乏同行榜样,那个人可能是父母、朋友,也可能是领导、同事,更有可能是与你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不曾相识的陌生人。我们要深入挖掘辖区内曾经参与革命、建设、改革与时代同步的前辈人物故事,全面梳理他们亲身经历的历史片段,融入当时历史大背景,生动展示出来。我们要善于总结归纳当代当下共同经历的酸甜苦辣,善于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标杆、榜样塑造起来、讲述出来,让鲜活事例、感人精神真正润物细无声,感化万物、激励大众。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伟大征程需要榜样的接续和传承,吾辈自当继承榜样精神,汲取榜样力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要学习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钟南山、张伯礼、陈薇等,不断传承伟大抗疫精神,要学习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毛相林、张桂梅、黄文秀等,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要学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乡村致富带头人,学习驻村帮扶、合力攻坚的广大一线党员干部,学习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人员,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不断汇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磅礴力量。

永葆初心观后感 篇7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观后感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观后感 一篇

善用身边榜样教育党员

《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党内最迫切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各级党组织不单是解决问题和指导实际工作的,还有教育同志的重大任务。教育党员首要吸引党员参与,毕竟“吸引人才能教育人,打动人才能说服人”。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教育,就是比较能够吸引人、打动人、说服人的有效方式。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人非生而伟大,而是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干出来的,是用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的努力付出铸就的伟大。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闻名于世的伟人,惊天动地的事件,这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大人物、大事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身边人,专心专一、滴水穿石的身边事,这些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小人物、小事情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激励我们前进。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榜样并非皆在异地远方,三人行必有我师,追梦路上不乏同行榜样,那个人可能是父母、朋友,也可能是领导、同事,更有可能是与你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不曾相识的陌生人。我们要深入挖掘辖区内曾经参与革命、建设、改革与时代同步的前辈人物故事,全面梳理他们亲身经历的历史片段,融入当时历史大背景,生动展示出来。我们要善于总结归纳当代当下共同经历的酸甜苦辣,善于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标杆、榜样塑造起来、讲述出来,让鲜活事例、感人精神真正润物细无声,感化万物、激励大众。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伟大征程需要榜样的接续和传承,吾辈自当继承榜样精神,汲取榜样力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要学习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钟南山、张伯礼、陈薇等,不断传承伟大抗疫精神,要学习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毛相林、张桂梅、黄文秀等,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要学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乡村致富带头人,学习驻村帮扶、合力攻坚的广大一线党员干部,学习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人员,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不断汇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磅礴力量。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观后感二篇

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新时代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既是各级党组织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部署,也是广大党员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的必修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四史”在时间上横跨百年,在内涵上包罗万象,要有效推进“四史”学习入心入脑,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坚持目标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掌握“四史”学习的“正确姿势”,从而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常学常新、知行合一。

坚持目标思维,从历史进程回顾中强化政治认同。“四史”学习有别于普通历史研习的鲜明特征在于政治性。要通过对重大历史事实和进程的回顾,在思想上厘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根本问题,达到强化“四个自信”和增进政治认同的思想教育目标。史实胜于雄辩,党的领导始终是贯穿“四史”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航者,而且是二十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承的有力引领者和重大贡献者。厚重、生动的“四史”素材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断培育爱党爱国之情怀,使初心和使命薪火相传,这就彰显出理论学习背后的政治站位和现实关照。

坚持系统思维,从历史逻辑演进中把握发展规律。“四史”虽然各有侧重,但彼此之间并非是孤立或割裂的,而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贯穿着“我们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大历史观,渗透着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四史”的学习和理解就是要坚持系统思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从整体上看,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彰显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最核心的规律性认识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而社会主义发展史奠定了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宏观语境,揭示出新旧力量博弈的激烈性、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发展道路选择的多样性,这套发展规律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坚持实践思维,从历史规律总结中明确现实策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要想真正“接地气”,必须做到学用贯通、知行合一。从宏观上看,要通过感悟“四史”,坚持社会发展的问题导向,一以贯之地强化忧患意识,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推进“五大建设”。从微观上看,要通过学习“四史”,切实掌握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优良传统、工作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宗旨、从严治党的工作理念、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等等。这些经验和传统贯穿于“四史”之中且常学常新,不仅是精神力量的源泉,而且是现实工作的抓手,体现出学史明理、以史鉴今的唯物史观。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观后感三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和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到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并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四史”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而后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发展历程,这其中的宝贵经验、有益启示、精神意蕴可以鼓舞斗志、启迪智慧,让人汲取前行之力,更好地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由此可见,“四史”不单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也是全社会的“必修课”,它的受众不能仅局限于党员、干部,而是要覆盖整个社会。各地要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守正创新上好“全民四史课”。

要突出代入感。“四史”并非只是躺在纸面上的冰冷文字,里面涵括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一段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如果仅仅通过文字、音像向社会宣传“四史”,可能难以让党员群众萌生代入感和认同感。因此,各地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不能局限于文字、影像等“二维”教学,而是要“多维”发力,如开展红色路线重游,组织党员群众重登巍巍乌蒙山、再渡滔滔金沙江,追寻红色印记,实地见证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艰难困苦,让党员群众可以沉浸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处,深刻感受、传承中国共产党面临困难时“不怕远征难”的豪迈情怀以及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要突出生动感。可能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四史”只在教科书或者宣传报道中“惊鸿一现”,平日较少接触,难免生涩难懂,难以“消化吸收”。对此,要在创作上改变过去板起面孔说教的方式,突出艺术创新和时代脉搏,赋予“四史”新的形式、新的生命,积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比如采用“讲故事”的笔法、“如临其境”的拍摄手法,再现当年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以及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让“四史”变得有温度、可触摸,或者主动搭乘新媒体的快车,尝试用通俗的形式说严肃的党史,积极调动全社会踊跃互动,潜移默化扩大“四史”宣教效果,并且可以创新推出党史衍生产品、文创产品,多渠道打通“四史”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要突出方向感。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的确,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看清前进的方向,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学好“四史”就是为了更好地明晰方向,砥砺前行。各地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不能满足于“讲好故事”,而要通过“讲好故事”向社会传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重点分析事件背后的成因、影响以及经验教训和历史规律,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切实让党史成为开辟未来事业、领航民族复兴的“精神灯塔”,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启示和借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