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心灵对话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1-25

心灵对话读后感系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心灵对话读后感系列”,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心灵对话读后感【篇1】

南昌中学刘文会

上学期末,学校给我们教师发了一本名为《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得书,在假期中我翻看了一些章节,这本书主要就当前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阐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和德育管理方面的经验:

一、信息技术教学方面

工作十年,一直从事这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深知教育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的源泉就是爱。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

教育的特征是育人,育人的关键是“心灵感化”。以情感人,以事例激励人,从而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调节和协调人的情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教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努力使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掌握操作中的学习方法。

如在《录音机》的教学中,我把学生们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事先录制好,在学生自己操作之前让他们听到这些歌曲,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起来,而且还利于课堂的教学效率。然后老师让学生们在完成必要的演示后录下自己喜欢的声音,这样学生们不仅能认真学习知识,而且能努力用脑,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爱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在电脑房的教学中,对电脑总是不自觉地想走动,想玩游戏。如果老师的知识和态度很严格,学生们只能认真听课,什么也不做。它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束缚,从长远来看,势必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尽量在15分钟内压缩每节课的知识,让大多数学生在25分钟内顺利掌握知识,剩下的时间留给他们免费娱乐。

这样学生学习也有了动力,大家争先恐后,课堂的氛围也更好了。

现代的教育模式,以情感和智育教育并重。对学生而言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情绪决定行为,支配行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教育,就须要教师用情感和爱来教育学生。

二、学生的德育管理方面

担任学校的德育干事也有了一段时间,以前单纯的认为德育处就是管理学生的地方,只要保证学生在校内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认真的完成上级部门的各项活动安排等工作就好了。对学生就会要求的很严厉,恨不得让他们见到我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而实际上这样的效果缺却不见得好,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已经娇生惯养惯了,缺少对自己的自我约束。

而他们的年龄正是积极叛逆的年龄。如果他们不妥善处理问题,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要创设平等的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这样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那种高压状态。

当然对于一些个别的特体,适当的严厉也是很必要的。我认为,只要我们认真与学生沟通,平等相待,的与管理也会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工作。

教育是一种心连心的活动。只有发自内心的东西才能感动心灵。“我喜欢这位老师,我喜欢他教的这门课。”这就是孩子的心声!

教育充满爱心,师生关系和谐,孩子的积极性高,学习效率会提高。这就是爱的力量,就让教育充满爱吧!

心灵对话读后感【篇2】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次捧着《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这本书,还带着一丝“支差应付”的心理,可读了一个章节之后,书中的内容强烈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引起了我的深思:要营造轻松的课堂,创设师生平等的和谐氛围,我们该如何去做?我想,我应该学会与学生对话,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我才能切实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帮学生打开心窗

教师与学生要对话,要使对学生的教育有效,需要先把学生的心窗打开。

首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让学生说话才能知道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这是了解学生思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与学生对话,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只有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才肯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甚至包括一些错误的观念。这是对老师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使学生把心窗打开,使老师的干预成为可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要学会倾听。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是学生的朋友,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哪怕是错误的观念,只要是他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思想,老师都要平心静气地倾听,然后决定如何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角色,使其对学生成长的引导成为可能。

二、与学生平等相处。

我们不难看到,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为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只有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改变纯粹“教”与“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1、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

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

2、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

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心灵对话读后感【篇3】

2018-09-05七(1)班宋诗怡这篇周记虽不长,但不得不说:短小而精悍,作者以非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下了这篇周记,真实细腻,将那种想改变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的矛盾描写到极致,让人读后陷入深思。

而我的心也随着这流动的夜色渐飞渐远……陷入了心灵的深思。

我认为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但他没有意识到。

但可惜的是——少有人意识到。

他们关上心扉,却拉上窗帘。

他们认为他们知道错误,但忘记了他们是透过玻璃和布看到的。是他们自己吗?请在心理放一面镜子,真正的看透自己,真正的认识自己,真正的了解自己,看到了又如何,若是你不去改正,它也仍是那样。

心里正万分激烈的训斥自己,但行为上无动于衷又有何益?语言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也是不受欢迎的。

看不透自己的人生是悲哀的,但知道错了不改变更是悲哀。

用我母亲的话来说:昨天还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反省,而一觉醒来便留在梦里了。

我也是:明明昨日还在应允母亲说要在9:00前写完作业,但是今日却仍是托托拉拉写到9:30,当母亲问起来也只好支支吾吾的说作业难。

这并不是真的要看穿我们自己,因为看穿了就会醒来。

打开心扉,冲破一切障碍,看透自己,在喧嚣的世界里改变自己。

心灵对话读后感【篇4】

有幸读到张丽珊老师的《与厌学孩子的心灵对话》,心中感慨万千,一方面吃惊于厌学孩子的复杂原因及数量,另一方面钦佩张老师的睿智与科学。它确实是一本震撼心灵的书。

在《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当然,我们并不想单纯地把板子打到老师和父母头上,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他们也承受了太多的无奈。教育体制、个人成长、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是学生厌学的原因。

”它深深**撼着我,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读完。

这本书由17个真实案例组成,“考试焦虑女孩背后的家庭故事”、“极端母爱在儿子的拳头面前崩溃”、“心理疾患为孩子逃离学业竞争开了一个天窗”、“为了孩子学习,我们家无宁日”、“没有朋友的日子,我找不到上学的理由” ……只一篇篇生动的案例名称,就立刻给我一种亲切感。

细细读来,温馨的文笔,为我们生动再现了事件的全貌,而作者又能站在专家的角度,给以理性的分析,阐述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对于我们天天和学生面对的一线教师,就能从相似问题的案例中,清晰地认识和把握这类问题的规律,通过阅读和学习,对于提高和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到渠来。

这本书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它让我很自然的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我们是孩子心灵的导航者,肩负对孩子生命质量负责的神圣使命,我们做的怎么样?我边读边想,把自己的行为和张老师对比,感到自己不仅知识匮乏,思维方式落后,而且缺乏张老师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书中有 “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们永无宁日”一文,在“丽珊话语”中,细述了青春期的特点,并做了有效指导:在“温馨提示”中,又例举一些类似的困惑:肩负家庭和谐重任的学习成绩、学习不好就没有自尊了吗?

孩子们的学习已经成为我无法走出的阴影,优秀的表现让我损失太多,老师们也被表现压得喘不过气来等等。最后支招:什么是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进行有效学习的建议。作者以热烈的笔触和理性的分析,阐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这本书中几乎每一个故事都与父母的婚姻状况和家庭教育有关。这提醒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用心去管理。

厌学,是困惑每一位老师的话题,通过与张老师的心灵对话,我们更多地理解了厌学学生,会少几分埋怨,几分责备,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心灵对话读后感【篇5】

与心灵的一次深入对话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张德芬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那时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翻开书页,一阅着迷,它如同一壶清茶,细细品味,沁入心脾,使一个曾经心绪像琴弦一样敏感的我深深领悟到:心静如水,人淡如菊。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以女主角李若菱的感情和工作为线索,将心灵的思考、人生的哲学通过与老人智者的对话融会在故事里。此书突破了传统书籍对心理理论的直接阐述,它采用故事方式,使我一步步地走进作者的观点里,并引导我走进了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自己。

感悟一:别太相信自己的脑袋。

有时候,在某些情绪的控制下,人们会产生这样奇怪的想法:为什么我比别人差?我是最倒霉的。你为什么要批评我显然是针对我的。

为什么别人总活得比自己开心,上帝真是不公平啊...... 其实,这一系列的极端想法,都是“小我”在作怪,它控制着你的脑袋,让你看到的都是负面的。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我”和一个“真我”同时存在。“小我”就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是自己眼中的自己。“真我”是原始的、真实的、快乐的自己。

当一些恶劣的情绪来临时,我们的头脑其实并不被我们掌控,而是被狭隘的小我支配,它只接受看到的所谓事实,欺骗自己,使人觉得受伤的总是自己。其实一切的痛苦都是源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你的“小我”借助你的焦虑不断膨胀,它不断侵蚀你的快乐、侵蚀你的勇气,不知不觉中,你迷失在自己设定的自以为安全的国度里。所以不要太相信你的脑袋。别以为你想象的是事实。

其实问题更多的是出在自己身上,我们让虚伪的“小我”不停的变换面具来适应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得外在的需求满足自己,从而让自己离最纯真、平和而快乐的真我离自己越来越远。忧虑来自内心,而不是他人。有些人喜欢比较,甚至把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较,然后觉得自己很谦虚。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较呢?

这不是在自虐吗?人无完人,淡然看待自己的不足,接纳这些烦恼和既成的事实,臣服当下,选择适合的方式去自我修炼、自我增值,快乐地工作、快乐地学习,你会发现,自己曾经的一些想法,其实是那么的多余。

感知2:与身体对话,倾听身体信息。

当今社会,人们通常会习惯性地压抑一些负面情绪的表达,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因此心中很容易积满许多不满情结,这些情绪找不到出口便在身体内流窜,这种无法释放的压力最后会转变成重复不断的思考,长期的慢性压力转变成身体上的疾病与痛苦。因此,与身体交谈,倾听身体的信息,与身体沟通,是保持良好心情的一种方式。

基本上,任何能让你集中精力并活在当下的动作都能帮助你与身体联结。当你在球场上挥汗淋漓,当你随着**翩翩起舞,又或者当你静坐冥想时,有没有感到脑袋完全放空、身心完全融合的快感,那一刻的自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喜悦舒畅,这就是与身体对话的感觉。所以,我喜欢瑜伽,把身体中的气息和精神融为一体,怡志养神,如春风;我喜欢舞蹈,身体于旋律中蹁跹,畅快淋漓、心情愉悦。

所以,请爱护你的身体,因为它的健康存在是你获得一切的基础;多关注和淡化自己的情绪,因为有些情绪会长期依赖于坏事;更平和的自我思想,用静态的思想实现与内在真实自我的沟通;我们应该更加弱化自己的身份,因为一切都只是外在的东西来来去去。

感悟三:心想事成——吸引力法则。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能量场。生活中的一切都被你吸引。他们被你大脑的思想波所吸引。所以,你将会拥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事物,你的生活,也将变成你心里最经常想象的样子,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曾否发现,我们带着什么样的态度和情绪去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俗话有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笑它就笑,你对着它哭它就哭。

”我们带着内心的平静和爱去看待事物,事物便会因为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质变也要靠量变的积累一样,也许它不会在一瞬间就改变,但是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试着改变,你就会吸引美好的人和事物来到你的身边。

读过此书,我豁然开朗。人们的烦恼都是由于对自己缺乏了解,注重与心灵的沟通,世间万物,其实是那么简单,那么美好。当我们感到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时,请停下脚步,认真倾听身体所需,深入对话内心真我。

现实并不是说我们想象丑陋,把自己做好,平静地面对它,用积极的态度去吸引美好的事物,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心灵对话读后感【篇6】

“不去评判,你也将不会评判”

人生中少不了对他人的评判,重点是每一次在你做评判时,也是在为你自己被评判做准备。世间绝无绝对清白无罪之人,评价他人的过程理应伴随自省。在作者看来,不正当责备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服从于一个“更高的力量”的强烈意志。

而世间大奸大恶之人,都认为自己拥有这“更高的力量”,他们顽固、自私、认为自己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们喋喋不休的责备他人。就像那幅画像——着了魔的人不断啃食自己的脚踝——当责备已然成为一种习惯,你就会不停地啃下去,直至生命终结,问题是你正在啃得骨头是你的。要停止责备,需要的是宽容。

宽恕需要的是直截了当地面对罪恶。宽恕只有在有罪裁决后才生效,承认“有罪”是第一步。从根本上说,宽恕是自私的。宽恕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

压抑愤怒只能让我们停止生长,灵魂枯萎。

“死亡不是掠夺者而更像是给予者”

死亡让我们对生命充满敬畏。死亡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所有伟大的爱一样,死亡的神秘激发了人类的激情。

在与神秘死亡的斗争中,你会发现生命的意义。但我们常常不能这样看待死亡,不敢面对死亡,压抑对死亡的恐惧,把死亡看成是没有任何征兆和原因的意外。而这些都是错误的。

生命可以预期,死亡不可避免,与其每天忧心忡忡去担心死亡会不会到来这种毫无意义的事实,还不如坐以待毙,去享受活着所带来的美好。

“我们对百分之九九事物的了解远不到百分之一。”

心灵对话读后感【篇7】

一个出生在塔斯甘比镇的小女孩又盲又聋,如果这句话当成新闻告知人世,简直是微不足道中的微不足道。但把那个盲聋哑的小女孩会读、会写,还考上了哈佛大学这句话广而告之,那就足以震惊世界。是的,就有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女孩,一个被马克・吐温称为19世纪奇人之一的女孩――海伦・凯勒。

常言道: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这种苦难铸就了海伦坚强的性格。一个终生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一个只有在莎利文老师帮助下才能学习的人,一个将毕生心血倾注在残疾人事业上的人,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人,怎不叫人肃然起敬?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句话是对海伦最真实的写照。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的确,在我细细品味此书与之对话时,我深刻读懂了这3句话的含义――

坚强的背后就是成功。海伦是不幸的,她很普通,只是个最无助的孩子,很多人会把她看成一个神话,把她当作一个身残志坚的典范去顶礼膜拜,很少有人把她当作一个平常人去看待。从小生活在黑暗无声世界,光明――对她只能作为毕生的渴望。是坚强的活下去,还是如其他残疾人般颓废地了却余生?面对这个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庆幸的是,小海伦选择了坚强,也成就了她的成功。学识渊博,掌握多国语言,考入世界名校,这种连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听起来像天方夜潭,她却用行动证明了这一切。她又是幸运的,没有沙利文,海伦可能永远平庸甚至绝望,没有对生活的爱,海伦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海伦的幸运只在于她拥有了一份不寻常的爱。我们比她幸运,拥有健康的双眼。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看清世界的颜色。我们也许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对未来的无知和恐惧让我们成为了生活的瞎子。想想海伦,我们只是些暂时迷路的孩子,只要朝着坚强的灯光走下去,就能重新找到回家的路。

毋庸质疑,海伦是成功的,而她的成功究其根源在于她过人的毅力。古今中外,一个个响彻耳畔的名字:保尔柯察金、霍金、张海迪他们的成功无疑是这最好的见证。我们的生命,不应该像瓷器和花朵那样脆弱娇嫩,经不起一点磕碰和吹打;我们的生命应是那天空中的繁星,即使云雾遮盖,也要在自己的位置上闪光。一切都不是神话,选择坚强,选择成功。

用心去欣赏世界。我们的周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这句名言多少勾勒出人们对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漠然麻木的现状。在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一个小故事引人深思。海伦的一位朋友从树林里远足归来,一路觉得没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事物。而海伦却坚信,仅靠指尖的触觉在树林里走上一个小时就能发现好几百种使她感兴趣的东西。.而她所发现的恰是我们最不以为然的。她会用触觉去感受树木微微的震动,用指尖去体验花瓣的娇嫩,用嗅觉沉浸在花的馥郁中。尽管海伦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残缺的,但她却比常人更能扑捉生的气息。自然界中的一景一物,都有妙境。落日晚霞、霜叶秋林需要欣赏,晓风残月、敲窗冷雨也需要欣赏。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海,自会在大海的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洗礼;欣赏大树,自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欣赏小草,自会在小草的坚韧中汲取执著与希望。用心去欣赏,会发现生命中其实也有很多值得留念,哪怕是司空见惯的笑脸,一句无心的关怀,一个亲切的动作,一份平淡的亲情,你也会深深的感动,享受其中。生命真的很短暂,一切都像是白驹过隙,当我们用心去欣赏,美好的事物才会在心中永存。

乐观的态度是快乐的源泉。忘我就是快乐,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这便是海伦・凯勒生活的动力。现实中太多的人用消极的态度去生活,总觉得处处遇挫折,无处寻快乐。他们总把快乐放到凹透镜下去看,而把所谓的小挫折放到放大镜下去无限扩大。在书中,你可以领悟海伦积极开朗的人生观,像她那样活的洒脱精彩。生活的色彩不仅有红、绿,也会有灰有黑,让我们用微笑去迎接它。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不要埋怨别人对你设下的困难,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难,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太伤心,坚信那只是偶然,而必然则是自己一定会成功!相信明天会更好。在每一次的心灵对话中,海伦总会像这样给我带来些深刻的启发。是啊,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只有比她更为出色,比她活得更为精彩,才无愧于这位可爱可敬的女人。生活道路中的挫折并不意味着结束,我坚信,风雨过后见彩虹,经过风雨洗礼的花朵才会显得更加美丽、娇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