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高分作文 > 导航

写乞巧的作文

发表时间:2023-04-27

写乞巧的作文10篇。

从学习语文开始,作文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生活中一些难忘的经历就可以通过作文记录下来。写作文时需要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你还知道有哪些精彩的作文嘛?请阅读由读书笔记吧为你编辑的写乞巧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写乞巧的作文 篇1

传说农历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也是民间“乞巧节”。这是一个流传久远的传统民间节日,而七夕乞巧则是传统的民间习俗,对此,宋代诗人杨扑就有《七夕》诗对七夕“乞巧”活动进行过生动的描述:“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七夕乞巧这一民间习俗很多地方已难看见,因而很多年轻人更是很难感受到七夕乞巧的情景。他们更多地把七夕当成了情人节,而一些媒体也在推波助澜,让更多的年轻把七夕当成了西方的情人节来过,而不知道七夕乞巧的渊源。还好,受乡下朋友的邀请,于七夕前往感受乡村节日的气氛,也见识了七夕“乞巧”的习俗。

这是一处大山之中的村落,有小溪从山中流出经村边流过,村中道路不是很平坦,道上时显散落的牲畜粪便,但整体而言并不显得肮脏。山村农舍,散落在山脚下小溪边,与农耕土地浑然一体,房前栽种着果木花草,屋后则是菜园,农舍就这样处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进得村来,但觉清风拂面,林荫蔽地,耳畔宛啭着家禽林鸟的鸣叫,人们幺喝牲口的声音也不时地传出,让村庄显得恬适而幽静。外来人身临其境,行走在村中不很平坦的道路上,看着这绿荫环绕清风徐来的环境,不免产生出舒适的感觉。

虽然是节日,山村人们仍然早早就开始一天的忙碌。因为成熟的作物要抢收,秋作紧接着又要抢种,还得过节,因而农家此时可不敢怠慢。然听说邀请的城里客人到了,男主人还是丢下手中的活,匆匆地赶回家中接待客人。中午才过,主人全家就停止活计,忙碌着杀鸡杀鸭祭拜天地祖先。一阵忙碌下来,也就到了傍晚。由于是节日,又来了城里客人,主客人入席后便互相客套,杯来盏往地相互敬献,因而也就得花费很长的时间。于是一顿七夕节日宴席完毕,就已经是月照时分。此时主人的小姑娘却开口说:要拜月亮神仙“乞巧”了。

“乞巧”?城里来的男孩女孩们感到不解。

看到城里孩子们困惑的神色,男主人便解释说:“乞巧”是我们这里的习俗,七夕之晚,姑娘们要聚在一起向织女神祈祷,乞求织女赐予她们灵巧,叫“乞巧”。听主人说,这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的民俗,姑娘家在七夕节必须进行的,所以七夕也叫“乞巧节”。“乞巧”活动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兴了,但他们这附近的村庄还保留这样的活动,不过也只是一些小姑娘在进行,大一点的姑娘都外出打工去了,哪还有时间“乞巧”?

随着男主人的介绍,一群十四、五岁的农家姑娘们早已在门前摆上案桌,案桌上摆着供品及针线,她们合掌仰望天空,紧闭的嘴在嚅动着,不知在祷告着什么。城里来的男孩女孩们看着这些农家姑娘们的神态,感到很是神奇,也跟随着仰望天空,看着高高地挂在天上的半个月亮,也在默默地祷告着。农家的姑娘们对着月亮一阵祷告膜拜之后,便拿起桌上的针线对着月亮穿针引线,神情非常虔诚。看着如此动作,城里来的男孩女孩们也嚷着要乞巧。他们学着拿起针线对着月亮穿凿起来。

哦,这就是七夕“乞巧”!然七夕长在,“乞巧”已稀,这些民间的习俗,离我们越来越远,是否将它为列为“非遗”?我所关心的,是它还能流传多久?

写乞巧的作文 篇2

轻柔的撩起七夕虚掩的面纱

华丽的玫瑰印证着承诺

情在萌发,在茁壮,在历史的边沿延伸

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

穿越记忆的漫漫长廊

踮起脚尖,我看见

织女依偎郎君怀

情意绵绵,恋意切切

在横渡银河的鹊桥下

我掬一捧最重的思念

赠与情人节徘徊的你

踮起脚尖,我看见

在萎萎芳草凋零时

千万只载满爱恋的纸鹤起航

我拾一只最暖的等待

赠与情人节孤寂的你

漫漫红尘外,悠悠天地间

踮起脚尖,我看见

白堤桥上最美的邂逅

迷惑的内心,得到了诠释

我摘一株爱情的见证

赠与情人节上盲目寻求爱情的你

情人节

千万情人的凝聚

乃有如今爱情的祭奠

写乞巧的作文 篇3

情人节来了,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后天,又是西洋的情人节,在这两个日子里,我给你们送玫瑰,可能你们不会知道我是谁,大概也想不到是我给你们送了玫瑰--由于我们现在根本不在一起,良久了也没有见过面,还有外国的玫瑰怎么送呢,远隔重洋,万里迢迢---都一样的,专心送去吧,把心中的玫瑰送上吧,我爱你们—或许你们良久以前就已经把我健忘了,假如我告诉你送给你玫瑰花的是我,也许只会勾起你遥远的记忆----不管你是否依然记得起,总之我给你送玫瑰花了,在情人节里,你是我的情人,也许你不知道,也许你不承认,但是我给你送玫瑰花了,在这两个日子里,你,你们是我的情人。

乡村中学的山边,不懂现在有没有种上玫瑰,假如有,我将采摘下一朵,这是一朵最纯情的玫瑰了,我把她送给你吧,一起奉上我少年时代无邪天真的情愫,象天上白云溪间清泉一样雪白无暇的情愫。栽种在山里的玫瑰与你最相配了,可是如今我只依稀记得你的笑靥,你现在在那里呢--------听说你嫁去了不是很远的山村,你的`女儿也长大了,有着当年的你一样的笑靥;

人说玫瑰代表着强烈热闹的爱情,我可以送给你吗?那个时候是没有玫瑰的,更没有情人节,所以那个时候我什么都没有送过给你,只是写过几封信吧---------现在谁还会写信呢,我仍是送给你玫瑰花吧,尽管那时我们并不强烈热闹,也不能彼此真正拥有过爱情--------只是一种朦朦胧胧欲诉还休的爱的情感,那么我现在用玫瑰补回强烈热闹,用玫瑰补回娇艳,玫瑰她就是仅仅为了开花的啊,她与果实无关--------像我们一样;

情人节并不是中国人叫开的,你是外国女孩,对了,你可是从来没有说起过情人节,从来没有讲起过玫瑰花,因此我不能确定在情人节里,我送玫瑰花给你,你是否一定十分兴奋;但是我假如送给你一束雪白的梨花,你一定高兴莫名。梨是你的事业,梨是你的国家的骄傲,梨曾经是我们的共同语言。这些年来你过得好吗?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仍是送给你玫瑰花吧,让在漫山雪白芳香之中,有一束鲜红的玫瑰,犹如火焰在燃烧---------那就如你对中国对中国汉文化的炽热情感在燃烧啊。

元宵节也可以称做中国的情人节吧,西方的情人节只有玫瑰而已,中国的情人节有灯会,有诗迷,有烟花,还有汤圆,在这个节夜里,我也爱你们----那些写诗赋词作文的才女们,你们让这个节日不单富有爱情还赋予了她诗情,我要把玫瑰花也送给你们,出于一种仰慕之情--------我越来越觉得,情人节应该赋予她更广泛的含义,爱情不应是情人节的全部,暧味更不应该成为情人节的解读,所以我想起来在情人节到来的时候,把玫瑰花送给使我情窦初开的中学女同学,送给让我踏入朦胧爱情的初恋情人,送给异国的红颜良知,还送给有共同兴趣的我仰慕的才女们----她们是一些有诗情有才情的人,当然,我也送玫瑰花给我的妻子,而除此之外,我不知道在情人节里,我的玫瑰送给谁?

写乞巧的作文 篇4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每当我读起这首古诗,就会想起一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男孩名叫牛郎,他以放牛为生。有一天他骑着一头神牛路过一片森林,牛郎听到一阵嬉水声,突然他的神牛说:“那里是一群仙女,你悄悄地走过去,拿起那一件最小的衣服就能娶她为妻。”后来牛郎蹑手蹑脚地把衣服拿走了。过了一会儿仙女们出来找衣服,只有织女找不到,其他仙女都纷纷飞走了。织女走来走去还是找不到。牛郎就出来把衣服还给织女。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就与他结为夫妻。

从此,他们男耕女织,过上幸福的生活。又过了几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和女儿。可是好景不长,这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大发雷霆,决定叫天兵天将来把织女带回天庭,并罚她在银河的东边日夜织锦。

牛郎和他的孩子很伤心,只好去求王母。于是老牛使出浑身解数把他们送上天。牛郎求了王母一个月,铁石心肠的王母还是不答应。这事被天上的众神知道,也向王母求情。最后王母终于答应了。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聚。可是牛郎是凡人,上不了漫漫的银河。侍女喜鹊想到办法,她就叫伙伴们搭成雀桥,他们终于相聚了。

七月七日那天晚上,你抬头望月,或许能看到他们相聚的美丽场面。

写乞巧的作文 篇5

一觉醒来,只觉做了一场很长的梦。一场,关于前生的梦。

笑听一曲古筝,今是七夕。乞巧拜月,看万般苦难皆在今朝落幕。飞针走线的双手织出岁月如梭,那细长的针却是记忆中一点一滴的痛,一寸一寸挖出繁华背后的凄凉。饶是一盘未完的弈,万般纠缠,拼出一串如歌如泣的历史。

雕木窗棂,天际已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那绽满荷塘的娇羞,即是待字闺中的少女,欲拒还迎。

发丝滑落,一阵风,带起满园清香。那些看破红尘之人,往往是最可悲的,只因他们只有回忆前程往事的权利罢了。在这错杂的凡尘,一句“珍惜眼前人”,便可在儿女情长的考场中赢得满堂彩。然,说到做到又怎是简单?从古至今,又能有几人在这场科举中夺得状元?真正醒悟之时,早已是无力回天。

我知道此刻我虽面无表情,眼中却渗出点点笑意。和心爱之人一起,就算是粗茶淡饭,也心甘情愿。相视一笑,交握的双手再也不愿放开。

蝶,蹁跹而至,小心翼翼的`落在摊开的书页上,不曾期望地洒荧荧的光。风,又起了,惊扰了蝶儿,落魄而去。

万物沉默了,是夜。清风残月舞出优雅与清静,独属于夜的,优雅与清静。青瓦白墙,不再如白昼那般狰狞,那般充满窒息与掠夺,而是渐渐地,渐渐地,在月与风的细细爱抚中,一点一点,变得柔和。

来到了灯市,触及到的便是满目的红。似乎所有人,都喜欢躲在这个微微嗜血的颜色之下,伪装自己。

现在发觉,烟花是多么孤独且虚伪的东西啊!那么绚丽的升空,华丽的在清冷的夜幕中绽放,却在人们的欢呼还未响绝的时候,殆作灰烬。如同情,人们追逐着,却没有想到这只是一个解不了的结,一场结不了的局。

“不要放手。”我笑了,手上的力道又重了几分。

走到河边,我们听到一名男子轻吟浅唱,晶莹的星光落在河面上,也坠满了他的眸: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谓伊人……

我紧张的抬头,满是惊慌。却发现,那个人一直握着我的手,就在我身后。他的眼里,也坠满了星光。

我微微偏头,看他,一同启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在他脸上,看到了满城灯火……

写乞巧的作文 篇6

乞巧节又被称为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写乞巧的作文 篇7

民间有俚曲唱道:“七月里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传说七夕之夜,“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渡来。”神话中的织女是一位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仙姑,在天上工于纺织,“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朝织早霞,暮织晚霓,云锦灿烂,天衣无缝。人间的姑娘,十分羡慕她的精湛技艺,非常祈望能得到她的指教,除去笨拙,也成为一个织布缝衣的巧手!可是,织女远在天上,云路迢迢,河汉漫漫,到哪里去找她呀?只有趁七月七日她和牛郎相会的机会。于是,每逢七夕,“家人竞相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在当院设置穿针台,摆上果品,向织女乞求灵巧,所以七夕便叫做了“乞巧节”。因参与乞巧的都是豆寇年华的姑娘,七夕又别称“少女节”。乞巧节风俗起于唐代。《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柳宗元为此写有《乞巧文》。《梦梁录》说,宋代京城,七夕晚间,全城儿童女子,皆着新衣。富贵之家,在庭院里布置一座彩楼,谓之“乞巧楼”,铺设香案及应时酒果,让家中少女趁织女与牛郎团圆,心情愉快的时候,焚香列拜,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灵巧。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翌日一早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就叫故“得巧”。“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皇宫中也有这一风俗,“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在七夕夜的月光下,用彩丝线穿七孔针,成了少女们大显身手的机会。老人给少女们一人七枚针,七根绣花线,说声开始,同时穿引,看谁穿得快、穿得多,谁就是最灵巧的姑娘。有诗咏道:“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到了清代,北京还有独特的七夕风俗。除了夜晚拜月乞巧之外,在白天,少女们盛一碗水置于太阳光下,各投一枚小针,浮之水面,看水底上太阳的影子,是散如花,动如云,还是细如线,粗如椎,用以占卜少女是巧还是笨。俗叫“丢针儿”。

写乞巧的作文 篇8

明天就是农历七月七日,古称“乞巧节”、“女儿节”,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故事。乞巧节,在我们这地方一直都叫“七月七”,叫起来通俗,感觉顺口,即使现在,许多人仍这么叫着。而全国大多地方都叫“七夕”,其实这单指的是“乞巧节”的晚上,说的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候,因之现在都叫中国的情人节了。而流行在民间的“乞巧节”,还有白日里的风采,不妨在这里一说,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加丰富生动起来。

儿时记得,在我们这里农村,每到农历七月七日这天,并不是非要等到晚上才过所谓的“七夕”,而在白天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半大孩子,都嚷嚷着要吃“巧饼”,这就不得不提“烙巧饼”的故事。这是自古以来流传在我们这里的风俗,“七月七,吃巧饼。”“巧饼”,我窃以为就是民间纪念“乞巧节”的为主食品。要“烙巧饼”,就得先有制作“巧饼”的工具,而这种工具就叫做“木头磕子”,其实就是个木头模子,用硬木制作而成,大的有巴掌大,有的如“杏子”、“桃子”差不多大。这“木头磕子”大多成套,都有着吉祥的称呼,四个一套的称为“四喜”,六个一套的称为“六顺”,八个一套的称为“八喜”,十个一套的称为“十样景”。

有的人家自己花钱买了“木头磕子”,为了方便,免得出去借别人的。有的人家日子过得不宽裕,就连“磕子”也不舍得买,就打发着孩子这家跑、那家颠的去借“木头磕子”,这在那时候也成了一道风景。 我家一直存放着几个“木头磕子”,大概就是“四喜”那种吧,儿时还偶尔拿起来看看,发现在凹处都雕刻成漂亮的造型,中间雕刻着漂亮的花纹,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现在还依稀记得有“小篓”、“小圆”、“寿桃”、“金鱼”、“玉兔”……都是吉祥的家用工具、动物、植物模子的合理匹配。 回忆起“烙巧饼”来,祖母和母亲做“巧饼”的生动场面就会浮现在眼前,似乎还有点工艺性,母亲先将白面放到盆里和好,再拿到大大的面板上揉好,祖母和母亲一起将揉好的面拽着一小块、一小块的放进“木头磕子”,用手将面在“木头磕子”里按平整,接着拿起“木头磕子”反手磕出,刻印着一个个漂亮动物、植物“巧饼”就成了。接着,母亲就把灶膛里续上柴草,点上火,烧热了锅,祖母就把做好的“巧饼”一个个放到热锅里烙,心灵手巧的祖母烙出的“巧饼”,既熟透了,又糊不了。各种花色的“巧饼”放在一起,煞是好看,如同是作坊里的面食展览。我和弟弟则挑选着自己喜欢图案的“巧饼”,早跑到街上去了。 大街上则是小伙伴们庆贺“乞巧节”的天堂,小伙伴们有的用手拿着自己分得的“巧饼”,一边嘴嚼着自己“巧饼”的香甜,一边欣赏着别的小伙伴“巧饼”的图案;有的小伙伴把“巧饼”挂到了自己的脖子上,似乎在炫耀着自己的“巧饼”,其实是大人们怕小伙伴们很快将“巧饼”吃光,用线将“巧饼”穿起来,让小伙伴一个个地慢慢拽着吃,这样一来,街上就演绎出小伙伴们吃“巧饼”、展示“巧饼”的精彩场面,这样的场面总是令人难忘。

“七夕”是“乞巧节”的重头戏。遥望儿时的“七夕”晚上,高高兴兴地吃罢了晚饭,手里仍然拿着七巧饼,争抢着抱着草席子就到了门外的空地上,把草席子铺开,静等祖母、母亲讲“七夕”的故事。记得那时祖母、母亲都围坐在草席子上,我则悠然地躺在草席子上,仰望浩瀚美丽的夜空,映入眼帘的是一道辽阔的天河横跨南北,星云棋布,气象万千,美不胜收。我一边思考着天河内外的故事,思绪一片烂漫,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懵懂想象的理想空间。这时,上了年纪的祖母一边惬意的摇着蒲扇,一边形象逼真的讲起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祖母指着茫茫的银河说:“你看,这横跨南北的就是一道天河,在天河的东西两边,一边一颗十分明亮的星星,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河相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就是天上的织女与地上的牛郎在这里相会。”在一旁的母亲手指着牵牛星两旁的较暗较小的两颗星星说:“你再看看牵牛星两旁那两颗小星星,那是牛郎挑着担子,一边挑着一个孩子,多像啊!”我就好奇地附和着说:“像,可不是,而且距离也差不多,太神奇了。”祖母接着说:“太可怜了这对鸳鸯和他们的一对孩子,当年的织女是一个聪明美丽,心灵手巧的七天仙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相爱,在人间生了一男一女,结果不知怎么被王母娘娘发现,对她进行了惩罚。从此,便不能下凡到人间,只有到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才允许和牛郎在银河两边相会,一年就这么一次,真是难得啊!”祖母讲得津津乐道,我则听着津津有味,我还看着美丽辽阔的天河,想了很多、很多。

往年在农村,到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抬头可以看到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相会的场面,在我们那个地方有个传说,说是在葡萄架下可偷听到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有些人就故作真状地到葡萄架下听听试试,也辨不出真假。女孩子在这个十分浪漫的晚上,对着天空中的明月、星星,祈求七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她们聪慧、灵巧起来,所以被称为“乞巧节。” 这个美丽的传说传颂了一代又一代,越传越美丽动人,已广泛流传在人们的心里,因为,天河足以证明,牵牛星和织女星确实存在,这个美丽的传说就越来越神奇了。

如今的牛郎织女已从天界来到了人间,一首《天仙配》让牛郎织女实现了美好夙愿,七天女翩然而至,牛郎们心花怒放:“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多么浪漫,唱响了天地之乐,营造了天上人间之大美。

写乞巧的作文 篇9

南山公园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之一,今年七夕节当晚,我独自一人袭着喧嚣的城市夜色又来到了南山公园。而脱离城市的喧嚣,然后融进南山公园的宁静,对于我的心灵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洗礼,洗去了心灵上的一切烦忧。所以我很喜欢到南山公园,特别是七夕这一天晚上。

因为乞巧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的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一年一聚的牛郎织女星,而在高高的南山公园的山顶上与情人一起欣赏,会有分外的甜蜜感觉。但依今为此,我便无福消受这份甜蜜。

南山公园的山头众多,每一座山头上都靠着密密麻麻的不知名的树,在淡淡的月光的照射下和山上夜灯的照耀下,显得十分幽静。其中一座山头的半山腰置有一块空旷的平地,那里很少人,只有昆虫的一些细微的歌唱声,而这里就是我今晚要到达的地方。我伏在平地上一块巨大的狮子石的背上,时而抬头仰望牛郎织女星,遐想着未来的情人;时而把脸蛋贴在“狮子”冰凉的头顶上,闭着眼睛,聆听周遭的宁静。

聆听着聆听着,忽然一种悦人耳目的笛声飘进了我的耳目。这种笛声好像是从山顶上传来的。笛声如仙女空中舞动的丝带,曲曲弯弯,弯弯曲曲地从高山顶上蜿蜒而下;又如阵阵浓浓的咖啡香味从山顶飘下来,让人荡气回肠;还如美女光滑的手,抚摸着我的身体让人全身酥软。这种笛声非但能耳闻,眼看,鼻嗅,还能手摸。这时,我想象这那位吹出如此梦幻的笛声的人的模样,但我而想起,往常这种笛声并不能听见,却偏在七夕节,牛郎织女星下鸣起,所以我猜想这鸣笛者也许与我一样是一个寂寞多情的种子。

闻着这七夕里的笛声,我不由地感叹一句,天下多情人却偏不能终成眷属,年年七夕都要寂寞地鸣闻着那凄凉的离歌!

写乞巧的作文 篇10

七夕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织布织的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过一会儿,如果桌上摆的饮食上面看到有蜘蛛网的话,就认为天仙答应了她们的愿望。或者她们会在酱缸台上面摆放着井华水(早晨担的第一桶井水),在盘子里装着灰抹平放在那上面,祈求自己有针线活的手艺,第二天如果在灰上有什么痕迹就相信有灵验了。这种风俗是因为把织女当成在天上管针线活的神,随着在中国汉代大大盛行的乞巧风俗而起源的。这种风俗到了唐代传播给周边的民族。

韩国的七夕风俗跟中国的有一些不同。在七夕那天,各个家庭都摆着麦煎饼和今年第一次收获的水果,女人们在酱缸台上摆着井华水祈求家人长寿,祈求家庭平安无事。而且,韩国有些地方在那天也祭拜,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在中部地方有“迎接七夕”的风俗,这是一种让巫婆祈求子女安然无恙的仪式。另外,到了七月,是炎热天气逐渐消失的时期,也是农家繁忙的农活结束后等秋收的时期,少许过着清闲的时间。所以过了阴雨季节后的这时候,农家有着把夏天阴雨季节期间的潮湿衣服和书拿出来晒干的风俗,这名叫晒书曝衣,所以,这天各家各户的院子都堆满了拿出来晒的衣服和各种书籍。在《XXX时记》上记载着七月七日在家晒衣服,按照拿出来晒的衣服和书的数量就能看出生活得好或者不好。

在XXX的《朝鲜常识》中记载着,七夕是原来中国的习俗传到了韩国,XX王(XXX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给百官们。到了朝鲜王朝在宫廷里摆宴会,给儒生们实行节日制的科举。

在多样化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变化中,今日的七夕风俗只是演变成用牵牛(牛郎)和织女的传说给充满童心的世界增添一个梦想而已。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七夕关注的也并不多,他们只会借着这一天的机会在一起约会、吃饭、互送礼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