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高分作文 > 导航

吴方法3读后感作文

发表时间:2023-05-08

关于吴方法3读后感作文1000字合集。

读书笔记吧专题“方法读后感作文”推荐内容。

作文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人倾诉的时候,写作就是你的疗愈者。写作文要注意不要偏离了作文题目和中心主旨,一篇好的作文具体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吴方法3读后感作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吴方法3读后感作文(篇1)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我们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如何写感想式笔记?写读后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应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当然,写的时候还要善于联想,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写读后感应注意这样几点:①读后感的练习要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读后感便成了无源之水。②写读后感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集中谈一两点感受最大的心得体会。③写读后感在联系实际时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大话,空话。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要选好读物(包括课文):即选择自己最感兴趣,读后最有收获体会,受益最多的读物作为对象来写。不能顺手拈来,马虎对待,随笔就写。

二、要读懂原文:即要认真阅读。反复琢磨,真正掌握原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它的中心思想,体会其思想感情,弄清文章的写作特点,抓住精彩的句段等等。只有这样,才算真的有所获,有所感。那种匆匆过目,囫囵吞枣,是难以真正读懂弄通读物的。如果连文章都没读懂,还谈什么感呢?可见,读是写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是最关健的―环。

三、深谈感想。感由文生成,因此,感应与文有密切的联系,即把读到的与想到的紧密结合起来,但一定要注意,感是重点,不应只注意读了什么,进而忽略了感受,感想,重墨要泼洒在感上。写感想要注意:要和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现实,要紧抓文章中心淡感想。

四、小学生写渎后感可按照读后感的一般结构去写,开头简单介绍原作(包括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可根据自己需要而定),以便读者对所读文有―个大概的了解。淡感受,这部分须注意的是要结合所读文章淡感受。引用原文的内容要少,感想的内容要多,引是为了感引用要恰当,不要只引不感.结尾用结论性的语言进行概括,点明主题。

写读后感的步骤:

1、开头:写自己读完的感受(百感交集之类的话)。

2、然后写本文的大概意思,主要内容。

3、再写联想,如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或人。

4、最后写总结,如我以后一定……之类的。

写好读后感的秘诀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吴方法3读后感作文(篇2)

除了“我们永远不能踏入同一条河”,在哲学方面,我想最能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我思故我在”了,这句话体现的是伟大的笛卡尔的思想。作为笛卡尔用“彻底怀疑”方法分析处理后,唯一留下的确定性结论,影响深远。

对于知识的学习,其难度远远低于知识的创造、发现。“我思故我在”这样的著名论断,我们去学习、理解,一个星期就可以了;而笛卡尔创造它,可是费尽心血。“牛顿三定律”这样的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学习起来,一个月就可以学会了,但是牛顿创造它、发现它,却是耗时久远。

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创造,是两回事;学习有学习的方法,创造有创造的方法。笛卡尔总结了他为了进行哲学研究而采取的方法,他确信是长期坚持这一套方法,给自己带来了“能够达到的最高高度”。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上,都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其简洁、正确、可落地,长期必为我们带来超出预期的成果。

在读笛卡尔的研究方法前,我们先看看他的行事的规则。我记得高中语文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上,对一班学生严肃的说:学习知识之前,先学会做人。我们也先看下笛卡尔怎么“做人”的。他有四条行事规则:

1.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风俗习惯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风俗习惯,这是如此基础、不言自明的事情,需要作为一个行事规则,列在第一条嘛?事实上是非常需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多少会存在违反法律或风俗习惯的情况。比如,骑车时我们会不会逆行?走路时我们有没有闯过红灯?家庭垃圾是不是做到了分类?很遗憾这几件事情我没有做到,骑自行车时,我有时图方便逆行,给其他人带来了不便和危险;曾经在路口不忙时、自以为行走安全时,走路闯过红灯;家里垃圾也没有认真做分类。这些小的违规,反应的是法制观念的不足,对法律、规则不够敬畏。

对于风俗习惯,我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去我爱人家,在过年过节时,他们见到长辈后,会鞠躬拜年,我则没有随乡入俗,只是颔首打招呼,按自己的家乡习俗来,这会给别人带来困扰,究竟是我不懂风俗,还是我不懂礼貌,还是对他有意见、不尊重?如果再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宗教,那就会带来混乱。入乡随俗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规则。

遵守国家法律和风俗习惯,会让我们的行为对其他人可预期,减少、避免和外界的冲突。也让我们免于法律的惩罚和道德的谴责,建立自己身边的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笛卡尔对于“极端的习俗”,是另外一种态度,一般的极端的习俗,皆不是正道;即使我们不能改变别人的习俗,那自己也绝不能“随俗”。

2.坚定不移

我们常常陷于决策的难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不断的要做出选择。决策是如此的困难,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挠头的情况,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其实也不奇怪,我们的理性和知识是有限的,不能对所有情况都做出确定性的判断,甚至不存在确定性的判断。大部分情况是概然性的,存在概率性。对于概然性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很难准确计算出概率大小,另一方面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概率阈值去做决策。

因此决策是困难的,我们怎么办呢?笛卡尔给自己定的规则,是选择一个可能性大的方向,坚持不移的走下去。如同在一个森林里迷路了,最不好的方法,是这个方向走一走、那个方向走一走,这样更易迷失。而坚持一个方向走下去,总是能够走出森林。

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除非选择的基础发生了确定性的变化。比如在森林里,前方遇到的是危险的猛兽区、无法跨越的沟壑。

这个规则,看起来像个信仰,它一定比内心犹豫不决而不得不行动要强,能给我们更大的信念、更集中的力量,去做自己选择的事情。

3.反求诸己

这一条很像对自己的精神安慰。按照笛卡尔的说法,“努力去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命运;去改变自己的愿望,而不是世界的秩序”。对于我们努力去争取、而没有成功获得的结果,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力所不及,并且满足于当下。如“身外之物的财产”等,如果能够理解“这些本来不属于我”而且是自己“力所不及”的,那就不必为缺少财富而感到烦恼。

这一条规则,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让自己的内心充满怨气等负能量。作为一个西方的哲学家,却具备了淡淡的东方文化的味道,似乎从中嗅到一点“禅”的意境,寻求内心独立于物质和欲望的宁静。

4.坚持用自己的方法

“耗费一生的时间来培养我的理性,使用我所制定的方法,在对真理的认知道路上前进”,笛卡尔为了自己的哲学研究,制定了四条方法,作为行事规则的最后一条,把坚持研究方法放了进来。

这对我很有启示,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我们应该有一套方法。形式是无限的,表象是纷繁的,唯有方法是持久的。方法如同机器,加工所有的输入,形成我们的知识、行动决策。在工作里评价一个人的专业水准高度时,时长会把有没有形成“方法论”,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从做事到总结出做事的方法,这是非常美妙的进阶。

在读完笛卡尔的四条行事规则后,再来看看笛卡尔的四条研究方法(第一条非常具有独创性很警醒作用),我觉得一样非常简洁、可靠,是一套可落地、可坚持的方法论。

1.避免先入为主

“凡是不了解的观点,我绝不将之当成真的,也就是说,避免轻率的下判断还有先入为主,只相信在脑海里清楚明白地呈现出来的观点和完全不受怀疑的事物”。

作为非常有独创性的一个方法,明确的把“怀疑”立为了方法的根基。怀疑一切可怀疑之物,凡是有一点点可怀疑处、即使不能证明,也弃之不用。这样的坚决、彻底,对于寻找真理,无疑是必要的。也正是这样的简单、苛刻的原则,才最后层层剥开、丢弃现象,找到“我思故我在”这样的唯一论断。

作为一套研究哲学的方法,笛卡尔提醒读者,这一条“绝不能用于生活”。

在给出这条方法之前,笛卡尔介绍了一下自己的经历,这样对理解这条方法形成的过程,有比较好的理解。笛卡尔希望建立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计划力求个性自己的想法,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体系根基,仅此而已。”笛卡尔认为哲学经历了多个世纪的研究,却其中任何东西都充满争议;对同一个主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观点受不同博学之人的支持,但真相只有一个。按照笛卡尔的怀疑论,一切可怀疑之物都应该抛弃不用,只好视他们都是错误的,因此只好“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体系根基”。

依据这样的怀疑论方法,笛卡尔推断出“我思故我在”,对这一点,后续的争议很少。因为笛卡尔抛弃了一切“可怀疑”之概念。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提出“觉性是一”,认为思考的背后是觉性,可以说是“我觉故我在”,论证的过程也很有逻辑,结合《临在当下》一书的思想,很有启发性。

2.化繁为简

这一个方法,我认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分解法,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的问题,逐一分析,找出简单问题的答案。第二层含义,是第一性原理,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简单问题逐一对应到最基本的原理上,如同欧几里得几何所做的事情,根据五条公理,依据逻辑推理,搭建了整个欧式几何体系。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在西方哲科思维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几何原本》完整的重塑了这一过程,整个几何大厦建立在五条基本公理上;《物种起源》建立在遗传、变异的两个基本原理上。

3.从简单综合为复杂

“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逐步上升到最复杂的认识对象;对本身没有先后之分的事物,也分门别类和排序”。

这一过程很像方法2的逆向过程,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事物后,对简单事物进行分析研究,从理解简单事物,到把简单事物的认识综合,去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

这个方法很简洁,以至于我都不知道怎么去描述它。或者说,它简单、易于理解到不需要去解释、不需要思考,任何描述它的句子,都显得多余。

4.总体复盘

“检查每一处数据的完整性以及进行总体复查,确保没有任何疏漏。”这一条好像比3更简单、不用解释。

作为伟大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尔的行事准则、研究方法,其简洁令人惊讶。如此简单的方法,建立了笛卡尔辉煌的一生,这对我们深有启示。从中我看到了第一性原理的美,五条公理建立其完美的欧式几何,4个方法也能让笛卡尔推导出一个确定的公理,在这个公理上建立笛卡尔自己的哲学体系。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行事和思考(研究)的方法体系,如果这太困难,直接使用笛卡尔的方法论,也是很好的选择。(方正柱)

吴方法3读后感作文(篇3)

记得大学刚毕业时,常常听老教师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教几年级就是几年级的水平,教大学就是大学水平,教高中就是高中水平,教初中就是初中水平,教小学就是小学水平”。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却又没法反驳。直到工作多年后,从初中进入小学,才有了切身的体会。为什么呢?因为用初中的思路讲解小学内容,学生听不懂。只能探讨适合小学生的解题方法,久而久之,只记得小学的方法了。今天有幸读了周彬老师的这本书中的上课方法才从中得到启发和安慰。书中强调“用学生的思路上课”。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方法。可我们不会归纳总结,总想着这一节课能够用浅显的语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其实,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学生。所以当一节课上的过程中教师的方法不被学生接受时,那就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路来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中,发现他们的思路,及时调整教学,千万不要怕浪费时间。印象最深的是教授运算律这部分内容时,讲解收获甚微时,我也是立马让学生小组交流,我参与其中一组,尽管当时学生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我很快发现学生的某些知识欠缺。这就有利于我后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当然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甚至有的学生就此“开小差”,破坏课堂纪律。这时,要了解没有参与的学生是因为缺乏兴趣,还是基础知识欠缺而产生为难情绪,还是课堂组织形式欠缺,教师要及时了解并调整。对于破坏纪律影响到其他同学的要及时制止,并做好思想工作。切记莫激化矛盾。有水平的批评既要用心,更要重情。让孩子知道你是为了他好。只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理解,他们就会主动配合,调节情绪,积极思考,解决遇到的困难。

吴方法3读后感作文(篇4)

《宽容》是《心灵是棵会开花的树》这本书的一篇小短文,我看完后,懂得了宽容,宽容是人们心中不可缺少的美德。

故事讲得是作者在五六岁时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我和弄堂的一个小男孩发生了争执,小男孩用砖头打破了我的头,然后我有了报仇计划,最后在父亲的劝说下我原谅了他,还和他成了好朋友的事。

在我的生活中,也发生过一件难忘的事。那是在我上一年级,有一天早上我们到做早操的时候,大家陆续从班级里走出来,我也一样,我刚下楼,这时一位五六年级的大姐姐向我扑来,我紧闭着眼睛喊了一声啊!结果我被大姐姐撞倒在地,当我睁开眼睛时,大姐姐已经不见了。

顿时我疼得哇哇哭,我的班主任老师连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而且还把我背到办公室一心一意的帮我涂起了药水,还帮我把脚包扎了一下,并且对我说:这是很严重的扭伤,放学后让你的父母带到医院看看,你看,这都肿的像个包子了!我听见后觉得老师好像我的妈妈,那种温柔,亲切感,使我陶醉在了这个情景里,可是我的脚一落地,啊,那叫一个疼啊!那种美好的情景瞬间消失了。

至今我还不知道那次撞伤我的大姐姐是谁,但我心里已经原谅她了,我知道她肯定是不小心才会把我撞伤的吧!都完这本书,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看来,宽容真的是一种很好的美德呢!

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还有很多,但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一定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一切。

吴方法3读后感作文(篇5)

这是一本虽然很薄,但是读了几天的书。因为有点晦涩难懂,读着读着就走神了。第一次看哲学方面的书吧,真的是看的头大。这本书前面很多也都是别人的代序,第一次看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后来再看一遍真的佩服这个人的学识,很明显是对西方哲学有了全盘了解的人才能写出来的。

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虽然过着普通的一生,但确是幸福的。因为书里就可以看出,对于写书传播思想都不算积极,非常害怕受到打扰。毕竟在那个新旧势力和思想交替的年代,发表新的思想势必要招来打击报复和激烈的争论,笛卡尔本人不屑于争论长短,他宁愿把有限的生命花在自我教育以及求知上。对于他来说,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获得一点确实可靠的真理是最大的满足,而世俗的荣誉和享受并不是那么重要。当然了,人家出生就是贵族,在欧洲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自然可以一心一意做学问,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

因为近代哲学的主要目标是为科学的发展建立基础,所以笛卡尔这本书也是拿认识论作为切口,来讲述他如何运用理性的力量,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求知的。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开创性,虽然也不能例外的受到历史的局限性影响,但是他的那种坦率以及踏实的做事方法还是一样值得借鉴。

通过读这本书,我学到了两套行为准则。

一套是用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其实这在现代的认知心理学里面已经有涉猎了。还有当今无数的学霸的经验传授,让我更加坚信这些方法能够带领我走向正确的道路,当然,也是避免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陷入迷茫,不要被随便某些人的做法带着跑,犹豫不决。

另一套是用来处理实际生活的,如何才能在不确信的时候果断的采取行动,以及获得心灵的平静。

很后悔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没有读一些有用的书,现在读也不算晚。如果说读书无用的话,那些人只不过没有读对书,也没有真正的读懂书。

想想一年前的我,就算有改变的心,也是浮躁惶惶不可终日的。那时候看的书的确是没用,但是只要时候到了,书籍的确是比周围的大多数人更能帮助你,会阅读的人永远不怕孤独。

吴方法3读后感作文(篇6)

阅读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