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作文
发表时间:2025-06-04小板凳作文(集合十篇)。
小板凳作文 篇1
在教学本课课文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听听课文录音,想想“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看课文动画、听课文录音、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去体悟。在学习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老师金额爱因斯坦的对话,抓住“生气、小声”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抓住“老师开始为什么生气,后来为什么很感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桃林路,然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在讨论中感悟理解课文。后又回到整体,让学生说一说“在爱因斯坦身上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的?”从而懂得做事要不怕失败,肯下功夫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边读边思的方法读文,在尝试采用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在讨论中不急于求成,不以的答案去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赞赏,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学习完课文后,有些学生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爱因斯坦是个很勇敢的小孩,他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认自己还做了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也有学生认为他非常诚实,勇于承认自己不好的作品,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学生认为他做事很认真、有恒心,值得我们佩服。当学生说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时,我就说:“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你能说说理由吗?”当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或他们的回答特别有创意或有积极意义时,我就说:“你的想法太好了!这个回答精彩极了!给他一点掌声!”此时,学生回答非常踊跃,思维很宽,他们积极投入。于是,我顺水推舟说:“正因为他从小爱科学、做事有恒心,不怕失败,所以长大后成了有名的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来看看他对人类作出了哪些成就。”随后就让学生看我从网上下载的一些有关介绍爱因斯坦为人类作出文字和图片资料。看着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有些学生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爱因斯坦真了不起!”“我还佩服他呀!”当我再出示()的爱因斯坦这个填空时,学生的答案更多了。我想:在课堂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赞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很重要,这是达到较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小板凳作文 篇2
上课了,老师将学生的手工作品都放在讲台上。瞧,泥鸭子、布娃娃、蜡水果……
突然,老师拿出一只小板凳,问:“你们见过比这还丑的小板凳吗?”学生们都笑着说:“没有。”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做的。”他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老师那里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让人满意,但总比前两只强一些。”
老师和同学们听后,都为他鼓掌。
这个小学生是谁呢?他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小板凳作文 篇3
热闹的新年马上就要来了,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而忙碌地做准备。而这个时候,还有一群特殊的人们,那些住在福利院的孤儿们,他们却体会不到这种和家人团圆的温情和喜悦。于是我们班里的一些同学和家长就自发组织了“给余姚福利院儿童送温暖”的活动。
在腊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我们都早早的来到了福利院,那里的环境和我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房间干净、整洁、明亮,还是挺温馨的。到了他们的生活区,我见到了那里的孩子,他们确实和正常的孩子有点不太一样,有的是有身体上的残疾,有的是有先天性的疾病,有的是智力低下。看到他们身上穿的不太漂亮的衣服,甚至有人连走路都有问题,这么小的孩子就因为自身的缺陷而被父母狠心抛弃,我们大家的心里都有点不是滋味。看着自己健全的'身心,想到幸福的生活环境,有家人的关心爱护和陪伴,和他们比起来,我感到自己就是一个“幸运儿”。
但我们大家今天来就是为他们送温暖,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关爱。家长们纷纷献上自己的爱心,还有一些精心制作的点心送给他们。咱们班的同学更是大方献出了自己准备的礼物,什么零食啊,生活用品都有。接着我们还拿出了毛笔和红纸,为他们写了“福”字和新春对联,帮着把他们的房间装饰地更喜庆、祥和。
临别前,我们和那里的孩子们来到了室外的游乐场,与他们一起做游戏,滑滑梯、荡秋千,看到他们开心大小的样子,我的心里很温暖。
今天是我过的有意义的一天,也是难忘的一天。
小板凳作文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理解“糟糕、木制品”等词语。
3、会写生字“品、些、此”。
4、初步感知课文,明白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分析字形字意,会写4个字。
2、初读课文,明白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送词语
曾老师介绍个朋友给大家认识,看!它来了!(出示词语:小板凳)大家和它打打招呼!(齐读)有孩子还不认识它,听老师给你们介绍师教读“凳”
请个小老师说说在读“凳”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指名生说)
你读得真好,你教大家读读!
二、读课题,置疑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这个小板凳的课文,孩子们一起读读课题吧!(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想知道什么?(学生置疑,挑选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这个小板凳是谁做的?
第三个小板凳做得怎样的?
前两个小板凳是什么样子?
看来孩子们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和生字交上朋友,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
三、集中识字、词
1、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呢?(抽生说,谈学法)表扬;
2、曾老师要考考孩子们和生字交上朋友没有!(小眼睛看黑板),请个小老师来教大家读(指名读,读的过程中小老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小黑板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小板凳一大堆泥鸭子木制品糟糕强一些
很笨不像样您好从此态度
3、谁来说来说说他教的怎么样;(学会欣赏的别人优点的孩子,也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4、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朋友;(齐读)
5、现在老师去掉拼音,看看孩子们还能否认识它们,请自己读一读;
6、孩子们读的可真认真,现在男、女生比一比,我们来比赛读;
四、初步感知课文,巩固识字,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1、孩子们都与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就请三位同学把他们送回家,谁想来读一读。(指名生分段读课文),其余孩子边听边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2、谁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要求把句子说完整,出示:爱因斯坦)是呀,这个小板凳就是我们20世纪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时候的他是一个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的孩子。但是他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他,后来他成为了一位的物理学家家,我们再一起来叫叫他的名字!(出示“爱因斯坦”,齐读)
3、请问他做的第三个小板凳是什么样子?(指名生说,出示词语:糟糕)
谁愿意来读读?(糟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是怎样理解“糟糕”的?(指名说)
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齐读,贴“糟糕”)
谁能用糟糕来说句话?(指名生说)
4、爱因斯坦把这糟糕的小板凳交给老师,同学们都交了哪些手工课作业?(出示词语,贴词语;一大堆、泥鸭子、木制品)齐读词语,
请个孩子说说我们在读“制”时应注意什么?(指名说)再来读一读!除了木制品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制品?(泥制品、布制品~~)
5、引读第二自然段。(师生配合读)
6、既然有第三个板凳,那前两个小板凳什么样子的呢?(指名生说,贴词语:更糟糕)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生读第三自然,出示词语:强一些、态度)齐读。
“态”字是一个形声字,请个孩子来说说它的字形。正是因为爱因斯坦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改变了大家对他的态度,让我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他那不懈的坚持和滴水穿石的精神吧!(齐读)
7、现在请孩子们完成以下填空。(出示问题:爱因斯坦交给老师的手工制品_____,老师感到____。后来,大家明白了:这个小板凳虽然_____,但_____。)
8、现在我们再和黑板上的词语朋友打打招呼,送他们回家(齐读粘贴的词语)
五、学写生字
1、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生字“品、些、此”
2、“品”字是品字结构,品,本义是众多。“品”有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上“口”居中,下面两“口”写紧凑。书空,观察老师的写法,描写。
3、“此——-些”进行比较,学生自己分析,组词,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描写。
小板凳作文 篇5
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
有一天早晨,大家都把自己的手工课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从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木制品中,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孩子们都笑起来了,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站了起来,小声说:“有的。”
同学们惊奇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课本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说:“老师,这是我第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老师看他这样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小板凳作文 篇6
记得那有趣的事,我们开车去到了乡下,便准备开始植树。
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山坡上,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小鸟欢快地唱着歌儿,好像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在鸟儿悦耳动听的歌声中,我们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植树地点,精心地挑选了一棵心仪的小树苗。
由于是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我不知从何下手。只见妈妈一手拿着铲子就开始挖坑了。妈妈对着我喊道:“快把树苗拿来。”我一听,马上手忙脚乱地把树苗拿来,然后放在了妈妈挖的小坑里。我负责扶着小树苗,而妈妈则负责培上湿润的'泥土,爸爸去河边打水。我们干得很认真,妈妈填完坑后,我就轻轻地在小树苗的旁边撒上白色的肥料,爸爸把打回来的河水倒入树边的泥土上,小树苗吮吸着甘甜的河水,叶子在风中轻轻摇动,仿佛在谢谢我们呢!这样一棵小树终于就被我们植完了。我们干得满头大汗,热火朝天。后我还在那棵小树苗上刻上了我的名字,希望等到我下一年再来探望它时,它就已经长成了大树,为我们人类做出它的贡献。
这件有意义的事不但给了自己快乐,还为创建绿色生活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板凳作文 篇7
今天教学《三只小板凳》,与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课后思考题提问:“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学生回答不出来,于是和学生再逐步读课文。结果总感觉学生学得心不在焉,小爱因斯坦的形象也没有树立起来。下课后好好想了下,不需要按常规要求一段一段教学,而应该和学生想象爱因斯坦做三只小板凳的过程,体会爱因斯坦的内心世界。在想象体会的过程中扣住文章具体语言文字朗读!具体教学设计是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一找从哪里看出爱因斯坦做了三只小板凳?找到具体语句后读一读,读出爱因斯坦的不慌不忙,想象情境,爱因斯坦怎么做小板凳的?要选木料,要量尺寸,要挖窟窿,要组装。先感受做小板凳的不容易再思考:做了第一个小板凳之后,爱因斯坦心里怎么想?做第二只小板凳时爱因斯坦有什么注意改进的?第二只小板凳做好了为什么爱因斯坦还要做第三只?把这些爱因斯坦内心的想法具体话,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爱因斯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小板凳作文 篇8
我设计的一节融合廉洁美德教育的语文课《三个小板凳》已经上完了。这节课已经达到廉洁美德教育的目的,这我很高兴。
但是,这毕竟是一节语文课。我们二年级正面临阅读训练的起步阶段,怎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得益于语文课堂呢?这也是我们年组几位教师困惑已久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学习进步的机会决不能放过。于是忙向李校长讨教二年级语文课怎样上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问题?一番谈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训练,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能力!”一番学习,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训练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训练要学会取舍。
语文课堂上,训练要精,不要面面俱到,要学会取舍。
例如:《三个小板凳》第一自然段是: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
我设计的问题是这段话有几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你能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吗?如果是单纯的连接,意义不大,可以不练。如果是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概括段意,就要留下训练。回答问题不是目的,而“练”才是目的。
我在第二自然段,设计这样一个训练: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老师,有的是______,有的是_______,还有的是___,它们可__!我顺势而为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有效地架设好阶梯,使学生顺利实现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这样的训练,校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必须要练的再练。语文教学才能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运用的实效性。
二、在对话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学应该显露语文学科的本色。字词教学要加强,尤其是低年级,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概括?在对话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
我设计的“想一想这里的作品是指什么?你能形容一下它们的样子吗?”这个问题可以细化要求为: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的样子吗?这样的问题,可以训练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在语文课中应该把感悟和训练相结合。经常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词、一段话、三句话来说呢?”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出现“因压制不会说”也不会出现“学生乱说”的现象了,学生反而不会胡说,而且会说,说得会有条理、有重点、概括性强。
三、学会站到文中的角度,走进文中人物。教师不要人为的给予,要挖掘个性的东西。
教师要抓住生活的点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带着内心的感悟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走进文中人物,教会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孤立看待问题。《三个小板凳》中的爱因斯坦的诚实、坚忍不拔的的确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仅从读中感悟,还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那样一个糟糕的板凳,他敢于拿出来。作为你会不会这么做呢?谁会像他这么做?”学生的情感就会被唤醒,就会主动和文章展开对话,就会明白“如果没有独特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他就不可能成为科学家。他敢于和别人不一样。他不随波逐流,用自己看世界的眼睛去看世界。他的坦诚、坦荡的行为让人震撼。他独立、有个性,不是刻意迎合别人。”
教学中我们努力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学做有个性的人。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内心的世界,不要害怕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说我。
小板凳作文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爱因斯坦制作三个小板凳的故事,学习他不怕失败,认真塌实的精神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爱因斯坦成为科学家的原因。
教学准备:字卡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读一读《三个小板凳》这个故事,看看你会有什么收获。
二、自读感知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和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从爱因斯坦小时侯制作小板凳的故事中,找出他长大以后成为大科学家的原因。
三、理解感悟
1、小组互动:讨论爱因斯坦成为科学家的原因。
2、指名朗读课文2、3段。
3、联系讲这个故事。
4、识字教学
开火车读生字卡,并且用字组词,用词说话。
四、扩展练习开一个小故事会。
小板凳作文 篇10
教学要求:
1、认读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只有自己勤奋学习,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绩。”
3、进行朗读训练,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4、用“……是因为……”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熟读词语。
2、学习一二两段。
教学过程:
1、定向。(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2)谁干什么?
(3)给文章分段。
2、自学课文,要求划出生字、新词。
3、字、词、句的训练。
(1)出示生字卡片:
坦tan凳deng虽sui糟zao伟wei
拼读生字。
(2)读词语,强调“糟糕、小板凳、虽然”的渎音
(3)读通较长的句子:(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看见)
(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4)给自然段标号。
4、读讲1—2段。
(1)读第一段,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因为爱因斯坦从小……,所以长大后他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读第二段,填空练习。(爱因斯坦很喜欢钻研问题。)
(3)思维训练。研究“开始”这个词,师:从哪一件事开始,从几岁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4)读1、2两段。
5、作业。
熟读课文,认读词语,完成“读一读,练一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研究3、4段,学习爱因斯坦不怕困难的品质。
2、朗读训练。
3、会用反问句说话,并能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过程:
1、段的训练:哪两段是讲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
2、读讲第三段。
(1)读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3、4)第三只小板凳()
(2)练习对话,朗读训练。师:我们学学老师的样子来读第三段中的'两个句子。
(3)句子训练。
出示反问句: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师:你们见过吗?
生:我们没见过。
师:那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4)小结。
同样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说。
(5)读读演演。
爱因斯坦的话——小声说:“有的”。
3、读讲第四段。
(1)读爱因斯坦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第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比第三次做的()
(2)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说清楚其它小朋友都做了什么?提高要求,前面可总的说一下,后面可以评价一下“小朋友们做了许多手工作品,有的小朋友做泥鸭子,有的……,他们都做得很好。”
(3)思维训练。
师:爱因斯坦做特别难做的小板凳,傻吗?划下答案,读第一段。
(4)用“因为……所以”训练说话,将爱因斯坦为什么做小板凳的理由说清楚。
(5)情感交流,用“……是因为……”练习说话,师:如果爱因斯坦在我们班里,你喜欢他吗?
(6)继续用“……是因为……”说话,根据课文内容练习。
师:他们班里的同学、老师喜欢他吗?
(7)词语训练。
研究“从此”一词。师:从哪件事之后,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8)再用“因为……所以”说话。
(9)读第四段。
4、小结。
师:“学爱因斯坦做小板凳”对吗?我们向他学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作业:
有表情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要求读准,会写、记住。
注意:“需、糟、糕、态”的书写。
二、听写
三、朗读课文。
1、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2、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说话。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小板凳作文网内容,请访问小板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