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900字4篇

发表时间:2023-01-07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

众所周知,读书想要有所得,我们必须加以思索。阅读作品后,一定有什么触动了你,可能是某一瞬间,可能是整篇围绕的意志和情感,说起读后感写作要点,我们只需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你搜集过作品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吗?以下是读书笔记吧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 篇1

费曼的父亲帮助费曼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可触可摸,有实际意义的东西;面对一个新知识,费曼的父亲不只是告诉他这是什么,还会把背后的知识和原理都告诉他。

而我们的教科书里面就给出答案“能量让他动”这个毫无意义,因为什么是“能量”呢?其实并没有解释清楚。只有孩子们理解了玩具世纪上是怎么工作的时候,他们才能讨论普遍意义。

小时候的费曼就发现世界并非如教科书写的那样,因为教科书总是把事情简化,但是真实的世界并非如此,费曼小时候就把草履虫放到显微镜下不停的观察,发现草履并非及其简单,而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走的距离,卷曲的程度以及在各种情况下转的角度都是并不一样的。

费曼还观察虫子,这种观察并不止于书本上写的。比如书上说蜻蜓无害,不叮人,但是他们那有一种蜻蜓看起来很危险,小朋友们都认为会叮人,费曼就自己做人体试验,把手伸出去让这种蜻蜓飞到自己身上,来证明教科书说的是对的,真的不叮人,只是把身边的小伙伴吓得连连尖叫。

费曼的这种好奇心简直是无所不在,有一次他自己百无聊赖,突然间无聊看见蚂蚁在那里运食物,就想去研究蚂蚁到底如何知道哪里有食物,它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通信。他自己还设计了几组对照组,来观察蚂蚁到底是用触角,还是用别的什么来记住位置并交流信息的,以及分别看看蚂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找到食物。

费曼在他的观察和琢磨中充分享受发现的乐趣,他觉得那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玩。有些在我们看来很常见的现象,他都会思考出很多原理。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 篇2

一直久仰费曼的大名,今天终于读完了他的自传《别逗了,费曼先生》,还不错,但不像想象得那么好看。费曼多才多艺,会打手鼓、绘画、开锁,而且都是专业水准,但是并没有觉得他特别逗,可能是我这个人比较古板,没有幽默感吧。

费曼性格率真,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人。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他的束缚不像对一般人那么大,他居然花了不少篇幅描写他在酒吧泡妞的经历,估计别的诺奖得主不会这么坦率。WwW.dsBj1.COM

有两件事印象比较深刻:

一是关于学日语。比如对您的花园要尊陈漂亮的,我的则要谦卑地说成破花园,庙宇的必须是高贵的。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对象做,要用不同的说法,即使在严谨的科学领域也是这样,我做的研究一定是破的,别人的研究必须是好的。这让让费曼无法忍受,于是果断放弃学习日语。这也说明了语言的学习是不需要天赋的,你不必像费曼那么聪明,只需要努力即可。

另一件是他拒绝了另一所名校的高新聘请。给出的理由居然是:他一直有个梦想,要找个情人,假如有了这么多钱,他真的会么做,给她买房子,买衣服,还要哄她开心,烦恼会很多。也许这是真正的理由,也许是开玩笑,但是你能感觉到这的确是一个纯粹的人,从心所欲,率性而活,更遵从内心的感觉。

这本书之所以比较出名,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头有一定的关系,看看还是不错的。我最主要的体会就是不要把生活搞得那么严肃,开开玩笑、搞搞恶作剧,活跃一下氛围挺好的。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 篇3

一个学术成就卓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却因其在生活中的逗趣表现吸粉无数,且后无来者,这真的很费曼。

理查德•费曼有种天然的魅力,科学家的聪慧头脑和自由热情的生活情趣在他身上完美兼容。旁人眼中的多才多艺,像是费曼追逐发现的乐趣时的本能所得。《费曼手札》中收录了一封粉丝来信,道出广大读者的心声:当事人迷上了电视里的费曼。时隔多年,我们也很难不爱上书中的费曼。畅销书《别逗了,费曼先生》自不待言,被物理系学生奉为圭臬的《费曼物理学讲义》也可见费曼的用心。新版的“走近费曼丛书”不满足于替费曼吸粉——读者总是各取所需,容易以偏概全——更想呈现一个全面的费曼。故而在最负盛名的趣事之外,还收录了手札、演讲、金句集、科普文章以及《讲义》的节选(将其中相对浅显、适合非专业读者阅读的章节编成两册)。有人说天才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天才,他的聪慧容易理解;一种是魔术师般的天才,他的成功看起来毫不费劲,却让观者捉摸不透。费曼是后者,而这套丛书或揭露了个中秘辛:费曼是一个热烈爱着这个世界的勇者。

即使在功成名就后,费曼也强调,“做研究不为实用,做研究为发现的东西而兴奋”,发现的乐趣可追溯至童年的家庭实验室。像每个精力过剩的孩子一样,费曼用全身心的体验来了解这个世界。任何事物,只要能引起好奇心,便去琢磨和发现,无论这些探索有没有用。这样的费曼会成为开保险箱专家便不足为怪了。令人吃惊的是,费曼甚至将这种孩子般的探索方法延续到了成年。他可以长时间观察蚂蚁,了解他们如何修正搬运食物的路线,并学以致用:当费曼发现蚂蚁们爱光顾他的零食柜后,在另一角落以糖为饵,再逐一引导蚂蚁去发现新食物、改变路线。多么清奇的脑洞!模仿猎犬实验也很有趣,费曼好奇人类的嗅觉与狗的嗅觉相差几何。他凭借嗅觉闻出别人刚刚触摸过的物品,再当众表演,显得格外神奇。

这些故事看似闲笔,实则与费曼的科研也互为表里。他总是独辟蹊径,以现有的知识去推导新知,而不是直接记忆公式。没有先入之见,作文亦不害怕发现自己的错误。在成就感中收获乐趣,摸索和推导的过程加深了理解,就这样过于常人,学习从来不是苦差。费曼也是如此告诉学生和大众的:我们应当了解的是事物的原理,而非背诵名词解释。在审核小朋友的教材时,费曼就直指“定义”的隔靴搔痒,怀念儿时父亲以机械运转、人类活动、植物生长等生动的例子,引导他思考无处不在的能量。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费曼释义能量守恒定律。他打了个比方:一位母亲每日替孩子收拾积木,积木总数应当是不变的。但她会发现,除了散落在外的几块积木,也有被小伙伴带走的积木。有时,她要通过称重,找到藏在玩具盒里的积木。或者,测量浴缸水面的高度,觅得洗澡水里的积木……随着经验的丰富,这位母亲完善着寻找积木的公式,如同我们探索各种形式的能量。

能用生动的语言打破科学与普通人的壁垒,实为费曼所长,令人暗暗羡慕费曼的孩子能得此指引。费曼也真是“别人家的父亲”,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说,还会在人前维护孩子。当孩子的解题方法跟标准答案不同而背判错时,这位可爱的物理学家会去找老师据理力争。别以为他的自信源于学术成就,费曼在学校自称普通家长,他只是做他认为对的事,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有的只是一颗自由包容、实事求是的心。因为费曼自己也是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童年鼓捣化学世界毁了母亲的新毛巾时,母亲反倒陪他乐,一些常见于孩童身上的可贵品质就这样保存下来了。

即使我们自己身在一个开明的时代,要忠于自己的感受,不向体制妥协、不束缚孩子的天性,依然是困难的。知晓了费曼成长中的关键因素,了解他的学习方法,不代表可以复制他的成功。费曼依旧是熠熠闪光的偶像——他蔑视权威,当也不愿被贴上权威的标签。最好是视其为良伴,纵对费曼的轶事烂熟于心,也值得时常翻阅他的作品,欣赏他的真率热烈:当我们对世俗的意见太认真,甚或怀疑自己时,费曼会给我们勇气。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 篇4

费曼的桑巴鼓大的很好,几乎是专业水平,在一个聚会上,费曼在台上打桑巴鼓,可能是鼓声太好听了,一个打扮奇特的家伙出来疯狂的跳舞,很自然费曼和这个发疯的人成为了朋友。这个人是一维艺术家,名为杰瑞。

艺术家与科学家在一起必然有争论,艺术家认为艺术不需要物理,而费曼则认为,艺术家找不到北。于是他们打赌,杰瑞负责教他画画,他负责教杰瑞物理。看看科学和艺术之间能不能统一和谐。

这一学画,费曼就不得了了,刚开始随便乱画,后来还报名了函授学校的班,再后来开始画人体模特。

直到有一天费曼发现,他的画的进步已经到了有人要买的地步了,这下子,费曼就来劲了,感受到艺术可以给单个人以快乐。

他自己能制造出一个,有人爱的不行,有人因此沮丧,或者愉快。所以他开始卖画,还搞了个经济人。费曼不怎么花钱找人体模特,多半呢是跟女孩子商量,免费给她们画一幅画,然后让她们给他摆3个姿势。

后来越搞越大,还搞了一个“居里夫人在观察镭的辐射”的展出。当然了,这位知名的物理学家并没有一直沉侵在艺术之中,画展之后,费曼就没有向之前那么努力的画画了。

费曼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对待世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一直假定自己是无知的,对外界一直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和验证的兴趣,会永远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来完成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