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高分作文 > 导航

元宵节风俗作文

发表时间:2024-03-07

元宵节风俗作文精选4篇。

身为学生,我们要学习写作,写出好作文,作文,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看待某事物的想法和感情。我们常常要以某个明确的主题写一篇作文,想要提高语文分数,作文首先就要把握好。那么一篇作文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请您阅读小编整理的《元宵节风俗作文精选4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元宵节风俗作文【篇1】

元宵节,元宵节。在童年的小孩面前来说,是很快乐的。对吗?可对今天的我来说,已经是过去了。过去很多年的事了。也许在我心中,早已没有元宵节这个词了。

往日的记忆里,元宵节,只不过是在妈妈的陪伴下,去街上看放鞭炮罢了。那是晚上。下午呢,就在自己的又算亲戚有算最好朋友的爷爷家里也算我的爷爷吧,家里过这个节。我很想跟自己真正的亲人好好的过一次节。本来是想过年的,可是既然已经过了,就不用再做希望了吧。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是长大了,可是,朋友说的很对,你总认为你自己成熟了,可在某些事上,你还是做得很幼稚。的却如此。总以为成熟了的自己,还是会在好朋友面前永远幼稚、天真。已经不知道真正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是深沉冷漠,还是活泼机灵。但是至少有点不会变,我的活跃。

元宵节,以前是和最好朋友在一起,早早提前两三个小时,就会跑到楼上去,抢位子,然后等着那些舞龙灯的人来。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元宵节。我已经记不起来了,我似乎是从四年级开始就开始讨厌过任何节日。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总缺少一种气氛吧。我最怕孤独,寂寞。而过节日,就是让我面对这些。我想和我自己真正的亲人一起过每一个节日,这样,才会有过节的气氛。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这就是我的性格。过任何节日都得有亲人,这样,也许会让我感到高兴,是从心底的高兴。看着自己的表弟表妹追追打打,我还感到特别的高兴。如果大人叫我去劝架的话,我才不会听呢!反正大人自己玩自己的,又不会怎么管我们小孩,管他呢。我就会趁机融入他们一伙,也去打打闹闹。然后,自己的两位哥哥就会在旁边说:“哎呀!快打快打!航航(我表弟)用铁头功闯用铁头功闯,快点快点,别输了呀!”我才不会让他们兄弟俩得逞呢!于是我丢下盼盼(我表妹)就去对他们两个又是追又是打,真是让人兴奋不已。然后让大人在旁边干着急,那是,我会笑的直不起腰来。因为,我就是要的这种气氛。

我百般无赖的看着我朋友硬拖着我去看龙灯,我硬是不想去。她便说:“你必须去。”“为什么?”“谁叫你过年回湖南,跟你的表弟表妹表哥他们玩不管我的。哼!这就是你得给我的补偿。”“好吧。反正在这样说下去,我也不是你的对手。”然后,我就被她成功的托上楼去抢位子了。最后的结果是:等两个小时龙灯不来。然后等我们要回去的时候,龙灯又来了。有哗啦哗啦的跑上去。然后看了一会儿,她说:“有什么好看的!你这个臭家伙,怎么不拦着我!”在回家的路上她这样骂我。我哭笑不得:“是你自己硬要看的嘛!我不想看你还偏要把我拖上去,然后你先无聊,又饿、又累、又渴。就回来了。”“你!过年的时候…。。”“好好好我错了,行了吧?”“哼,这还差不多。”然后在路上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想看龙灯?”“唉!你笨啊。今年不看,你以后想看还看不成了呢!”“为什么?”“你想啊!以后我们上初一了,肯定抓得紧。”“你怎么知道?”“你想啊!六年级都这么紧了,等到初一还不得……”“噢噢噢噢,我明白了。那时的我们,肯定是在桌前埋头苦战,迎接新一轮的战争。准备考试和那一大堆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嗯,不错。你脑袋总算开点窍了。”“你说什么?”“啊,哦哦哦。我什么也没说。”后面,传来的是我们的欢笑声。

是啊,明年的今天,明年的元宵节和新春佳节,会是什么样啊?

元宵节风俗作文【篇2】

春节到来又离去,年复一年都是如此。新年,有欢乐热闹,也有宁静美好,你喜欢哪一种呢?

城里的元宵节是热闹喜庆的,道路旁都挂着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花灯,家家户户伴着月色,围着一桌吃汤圆,除此以外,还有猜灯谜、放烟花等精彩活动。

不管南风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吃汤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元宵别称汤圆,由糯米制成,陷有芝麻、豆沙、鲜肉等,团圆饭上汤圆也是我们家每年必有的甜点,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白胖胖的汤圆端上来,色泽莹润,咬上一口表皮很Q很光滑,糯糯的,一咬即破,里面的芝麻馅立刻流淌出来,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温暖甜蜜的氛围瞬间萦绕全家。

除了全家团圆,我们还要放飞自己新一年的愿望和目标,于是我和一家人一路欢声笑语,兴奋的去放飞梦想,这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

放飞的梦想,是孔明灯,说到孔明灯,它是个战斗计策,剧《三国演义》记载,孔明在平阳被司马懿围困,他便教手下人点起一个个灯笼随风飞去,司马懿看见了,以为孔明朝那个方向逃跑了就向那个方向追去,孔明得以脱险,孔明灯由此命名。现在放孔明灯以成了元宵节的一个习俗,寓意团圆吉祥。

夜深了,皓月当空,月光皎洁,此时乡镇一片寂静。

我与家人提着灯,来到乡镇的小河边,这条河水平如镜,倒映着明月,月光洒在草地上,洒在世间的一切角落,一切都闪耀着银光。

我们放飞的孔明灯形状特别,呈圆柱形,上下有两个黑盖子,中间凸起,表面糊着一层粗糙的纸,有一轮一轮的环状塑料圈,下面挂着丝线。这孔明灯在月光下看起来是深红色的,闪着银光徐徐升空。

我提笔,写下自己的愿望,事事顺利,学业有成,这虽然通俗了点,却体现了我们朴素淡雅的心灵与我们不同寻常的追求。

落笔后,我瞧了瞧这简单的八个字,饱含了我的深深诚意。

微风一阵阵拂过,带着一丝暖意,我慢慢松了手,孔明灯随风飘去,越飘越远,我凝视着这一切,久久不愿离去。

在这个宁静美好的夜晚,还有许多孔明灯飘在夜空中,成了元宵节独特的`风景。我仰望星空,感到我们那盏孔明灯是最亮的,新一年到来,我们愿望满满,让每一年过得都有深刻的意义。

元宵节风俗作文【篇3】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食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君。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挂灯,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此日不要杀生,这是一个见血的不详恶兆,所出现的问题则是破财及病灾。

因为“发”如同发财的发,而在此日洗发,会将财富洗之一空,一年存不下积蓄。

破鞋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在古代人们常用来骂一些不检点的人。大门留有破鞋,通常会被人提到,结果就导致好运不能进宅。而弄破衣服,据说传言会一年霉运缠身。

工具或者其他设备若在当天破损,则意味着来年财富的消失,因此在古代,大多商人都会在此日避免大的机械动工运作,以避免坏事发生。

元宵节当日,不要借给别人钱,据说这样做的话,会把你的运气借走。

元宵节风俗作文【篇4】

今年元宵节正好是星期五,还没开学,我在家没事,妈妈说单位举行“健康知识有奖征答”活动,叫我去参加,我就去了妈妈单位。

刚过东关桥,我就远远看见城关医院门口围了很多人,走到跟前,我发现那几个负责健康知识有奖征答活动的阿姨和叔叔我都认识,我就站在群众中排队等着抽题,心里想,一会多得几个奖品让老妈刮目相看一下!

答题的人很多,前面一位奶奶抽到一道题:“碘是人体的智力元素,请问下面那种食品中含碘量最丰富?”奶奶不知道答案,就急着说:“医生啊,我不知道是啥,我不要奖品,你把答案告诉我,我以后想多用那些菜做饭让娃增加智力聪明点,行不行?”后面一位阿姨连声说:“是海带。”医生阿姨说她答对了,就给阿姨发了一个奖品,她高高兴兴地走了。哦,怪不得平时妈妈总是要我多吃海带,原来是吃海带能让我聪明啊!以后一定听妈妈话多吃海带!还有一位姐姐抽了一题:“糖尿病人饮食应当注意什么?”那位姐姐一下子就答对了,眉开眼笑地去领取奖品。终于轮到我了,医生阿姨一见是我正要叫我,我赶紧摆手让她别吭声,我相信我能回答对问题,我从一厚厚的一叠题库中很小心地抽出一题,打开一看是:“高血压患者服药是 A长期服用,B血压高时再服药。”听妈妈说我老姨夫就是高血压,我记得老姨夫经常吃药,看见我有点为难,阿姨说那再重抽一题,我说不用,想了想,决定选A,阿姨高兴地说我答对了,直夸我聪明,领取了奖品,我高兴极了,就对阿姨说:“我给你们做义务宣传员吧。”我站在路边告诉过往群众都来参与健康知识有奖征答。

不知不觉到了我上琴课时间,我才恋恋不舍去地离开,一路上心里很高兴,这个元宵节我不但了解了很多健康知识,还让更多的人知道一些健康知识,就给今年的元宵节叫“健康元宵节”吧!

dsbj1.com编辑推荐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6篇)


作文是我们人生道路的指引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成熟,写作曲折地 激励个人获得长期性的思维成长和创新。“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是由读书笔记吧为您搜集整理的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有益进行的参考!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1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在古时,正月十五迎紫姑是民间重要的习俗。紫姑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等,是民间传说中的厕神。传说紫姑原是一大户人家的婢妾,因不堪主妇虐待,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天帝悯之,命为厕神。百姓同情紫姑的遭遇,故在她的忌日(即正月十五)扎其像身影之祭之。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

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来变得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1、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2、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3、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4、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2

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但令我难忘的是今年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那天,家家户户都挂起大红灯笼。晚上,全市的人们都会走出家门,到街上去看花灯。听老人们说这叫“走百病”,只要你在元宵节那天到街上去走走,看看花灯,你身上所有的病就都好了,并且这一年,你家就会团团圆圆的。然而,让最我开心的却是元宵节可以放鞭炮、看花灯。今年的花灯更是各式各样,有古色古香的宫灯,委婉典雅,龙盘凤绕;有展示本单位特点的自制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更有书写祖国最新科技成就的宇航员出舱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金牛贺岁灯、童子拜年灯、莲花灯、荷叶灯、冰灯,振奋人心,灯灯精彩……从小什街一直到大什街的街道两旁都摆满了花灯。我和妈妈先从小什街出发,只见大街上人头攒动,行人摩肩接踵,好一派热闹景象。在拥挤的人群中,尽管心情很糟糕,但是,有各式各样的花灯让我观看,心情还不至于那么差。我看到的第一个花灯是模仿神七的,灯上有一个航天员,手握中国的国旗,仿佛在太空中,做着翟志刚做的动作,灯上骄傲地写出了我们中国的航天历史,真令人骄傲!再往前走,是二龙戏珠灯,两条大龙在夺珠子,那两条龙雕刻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继续往前走,只见一个奔驰汽车的模型,仿佛在大街上行驶,它形象地刻化出了科技的高超,给人带来的方便;科技的飞快,给人带来的简洁;科技的飞鸿腾达,给人带来的骄傲……各式各样的花灯让人们眼花缭乱,让人们心潮澎湃,真想高歌一曲,赞叹这美丽的花灯!

在回家的路上,人们还在路边点起了一只只蜡烛,耳边时而还能听见礼花和鞭炮的响声,抬起头来一看,满天的礼花,禁不住赞叹“真美啊”!回家后,妈妈挂起了大红灯笼,打开了电视看元宵节联欢晚会。我想:这就是元宵节的风俗吧!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3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在古时,正月十五迎紫姑是民间重要的习俗。紫姑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等,是民间传说中的厕神。传说紫姑原是一大户人家的婢妾,因不堪主妇虐待,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天帝悯之,命为厕神。百姓同情紫姑的遭遇,故在她的忌日(即正月十五)扎其像身影之祭之。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

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来变得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1、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2、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3、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4、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传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入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用糯米磨成粉,包上糖,煮来食用,表示平安团圆、甜甜蜜蜜,以示庆祝不用再担心战争会带来灾祸人亡。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因有自发的表演节目表示喜庆,又称“闹元宵”。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4

“正月十五闹花灯,灯儿多得数不清……”我背诵着自己写诗,踏着皎洁月光,连蹦带跳地跟爷爷奶奶来到五一广场观灯。

我站在入口前向里面望,只见上边花灯多得数不清,真像天空中繁星啊!

我们来到了里面。五彩花灯挂在了空中,闪着耀眼光芒。呵!路边彩灯还真不少,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有一排排古色古香宫灯等。这里灯个个诗情画意、玲珑精致,真是巧夺天工啊!美丽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色彩。五一广场被装点得火树银花、璀璨夺目。绽放五彩礼花腾空而起,你追我赶。好美夜空,深蓝色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礼花,开放礼花如一个个缤纷彩球,似一朵朵洁白雪花,像一颗颗绚烂流星。礼花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将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

圆月高挂在天空,夜已经很深了,五一广场里人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五一广场,可那别出心裁彩灯和那一张张笑脸却仍浮现在眼前。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5

元宵节就是让人们团团圆圆的节日,你们一定都全家团圆、幸福快乐,但我却过了一个没有爸爸的元宵“佳节”,唉。前几天,在元宵节时,爸爸刚好出差,我和妈妈正在与无聊“孤军奋斗”着。

这时,我们的“救命稻草”———舅爷爷的电话来了“喂,,小宋,到我们家吃晚饭吧!”“我们这就来。”我们看了看时钟,呀!六点半了,再看看肚子,早已饿得“咕咕”直响了,便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到舅爷爷家,已经六点四十五了,好吃饭了,哇!全是我爱吃的,什么蚂蚁上树呀、罗宋汤呀,但我吃了一会儿就不再吃了,,心想:要是爸爸在,他一定会和我一起大饱口福的,而且吃完后也会讲讲“冷笑话趣谈”,跟我一起哈哈大笑。开启电视,正好看见一位叔叔身体穿过了密封的大鱼缸,然后出来,凭空变出了几条鱼,我又想:“要是爸爸在,我一定会和他一起讨论、猜测这位魔术师用的是什么把戏欺骗观众的眼睛。”

想到这儿我来到小房间一边拿出心情日记写下:“没有爸爸的元宵节真是郁闷,真想让爸爸飞回我们身边,为什么爸爸要出差?”一边克制自己不流泪。家人团圆的节日,我们和爸爸却有几个省的距离,没爸爸的元宵佳节——郁闷透顶呀!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6

元宵节要吃汤圆,赏花灯和猜灯迷。为什么呢?因为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他见到一位叫元宵的宫女,知道她非常想念家人,却入宫后很难再见到自己的亲人,常偷偷地哭。他便想办法让汉武帝下旨正月十五让百姓进京,他又让元宵做了汤圆,放在宫门口。十五那天,元宵的父母妹妹看见了元宵,开心极了!他们一家团圆了!因为元宵的汤圆做得最美味,所以正月十五又叫做元宵节。

这天,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做汤圆。我们做的是芝士汤圆。先把水和米粉混合,然后加入淀粉,又揉又捏。再把芝士切成萝卜丁的小碎块。抓一点芝士放到早在手心铺好的面团中,妈妈做的是圆形的,而我与弟弟妹妹却捏一些僵尸、骷髅头、小兔、猪头、小鸟等搞怪的形状。“哈哈哈……”爸爸见了忍不住大笑,“汤圆是圆的,你们几个小捣蛋,怎么做成这种样子?”妈妈却说:“只要大家开心,汤圆什么形状都可以。”

汤圆捏好了,就开始煮了。刚放进开水里的汤圆是沉在锅底的,过了三四分钟后,就全部浮起来了,妈妈说只要是浮起来了的.就是熟了的。看到一个个浮起来的汤圆,我们口水都要出来了!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围在大桌前吃了一顿美味的汤圆。肚子里满满的是汤圆,心里满满的是快乐。

虽然这一次的无宵节我们只是在家里简单地做了一顿汤圆吃,无法像往年那样出去赏花灯,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元宵节活动,但是我们都觉得很开心很幸福。经历了这段特殊的日子,我更加懂得一家人的健康平安是多么的珍贵!希望病毒早日被彻底赶走,让所有人都能一家人幸福地团聚在一起,做汤圆过元宵。”

元宵节风俗作文1000字


每个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华但才华的高低不同,我们要创作优质的作文,必须注重经验的积累,你知道好的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吗?如果您想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可以试试阅读一下“元宵节风俗作文”,请您认真欣赏本页所呈现的内容!

元宵节风俗作文(篇1)

今天是元宵节,但是元宵节的祝福在昨天就络绎不绝得到来了——那是因为在我的家乡(临海),我们的传统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

这说起来还有个传说——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我们家乡(台州)抗倭时,曾打算过完元宵节攻打倭寇,战机密被泄露后倭寇决定元宵节当晚趁百姓过节、戒备放松时大举进攻台州府城——临海。戚继光又截获了倭寇的信息,决定将计就计,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过元宵节。正月十五,过罢节的百姓躲了起来、众将士在临海县城设下埋伏,倭寇进犯时整个城市红灯笼高挂一派过节气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军来了个瓮中捉鳖,大败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窜,恰被潜伏在白水洋上峰岭的戚家军再次予以重击。这就是著名的上峰岭战役。后来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就将元宵节改为正月十四过了。

这个传说是我小时候学校组织去上峰春游参观戚继光纪念祠堂时,当地的百姓讲给我听的。传说归传说,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习俗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说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节,一般的地方习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乡,我们元宵节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们独特的习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两种,咸羹我们方言又名“菜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豆面,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没有吃了,这么一说,口水就出来。哎呀呀……

当然,元宵节观灯、舞狮子、踩高跷也是习俗,还是很热闹的。我小时候有一个爸爸自制的高跷,每年元宵节都会拿出来玩的,可惜呀,后来被我们弄坏了!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元宵节风俗作文(篇2)

吴诗茵

正月十五这天,村庄被炊烟笼罩,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大人没有工作,小孩没有玩耍,老人没有打牌,人们都在做一件事――吃元宵。

太阳悬在山顶,夕阳在天边渲染开来。四周静静的,我跟疯狗般在厨房门口转来转去,时不时转头张望。“妈,元宵什么时候下锅啊?还没包完吗?”妈妈无奈的笑着:“马上就好了”我别过头,不满意地嘟着嘴,急得眼红。看着桌上那一个个白团子,红糖伴着芝麻的香味飘在鼻间,吞了吞口水,心里越发着急。

元宵下锅,水泛起一道浪花,我站在门口,看着铁锅慢吞吞的叹气,喉咙酸酸的。我激动的转过头去:“妈,妈,等会煮熟了,我要吃四碗,婆婆吃不得太多……妈,妈,爸爸和妹妹吃三碗,外公吃一碗,是吗?”我睁大眼睛期待的望着妈妈“小话唠,多大了,幼稚。”我朝妈妈做了个鬼脸。

“噗――”锅内又叹了口气,我望过去。心里嘀咕着:半个小时,怎么还没到!我漏气地靠在门上,妈妈依旧没有要去厨房的意思。我抬起头,闻着那淡淡的甜香,不自觉的想:元宵应该快熟了吧,个个外白里红,软软糯糯的,跟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有的像老奶奶,老爷爷一样在锅底慢慢走,有的和小孩似的调皮地跑,有的如舞蹈家一般再汤汁中欢快地翻滚着,红糖的香味弥漫整个厨房,伴着元宵又软又滑的触感。

“元宵好啦!”我回过神,妈妈已经走进厨房装元宵,我擦了擦口水紧跟妈妈走进厨房,一碗碗一盘盘元宵端上木桌,真让人食欲大增。

我迫不及待地拿上筷子,不等妈妈说,我和妹妹同手同脚端着碗,往嘴里一顿猛噻。妈妈严厉的道:“慢点吃,都不准抢!”我不听,使劲嚼着又黏又软的元宵,元宵烫烫的,有丝丝红糖从里渗出,很美味,不过这不是重点,我和妹妹抢的不是元宵,而是元宵里的钱币,我家乡包元宵时总要将一枚洗干净的硬币包进去,吃到硬币的人,长大后一定会财源滚滚。我的舌头翻滚着,眉眼微皱,细细的品尝着元宵,没有,又没有,我压下失落,看了看家人们,他们也没吃到,我还有机会。我把下一个元宵送进嘴里,嗯,这个元宵有点不一样,我赶忙吐出来,“硬币,是硬币!”我将硬币高举着,激动的泪水从眼眶中流出,“我会发大财!”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听着烟花的嘭嘭声,彩色的倒影映在窗户上,大大小小的碗空摆在桌上,半碗腊肉还未吃完,一锅小小的元宵却是吃的心满意足,一家人瘫在椅子上,这一刻,虽短暂,却美好。

元宵节风俗作文(篇3)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食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君。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挂灯,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此日不要杀生,这是一个见血的不详恶兆,所出现的问题则是破财及病灾。

因为“发”如同发财的发,而在此日洗发,会将财富洗之一空,一年存不下积蓄。

破鞋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在古代人们常用来骂一些不检点的人。大门留有破鞋,通常会被人提到,结果就导致好运不能进宅。而弄破衣服,据说传言会一年霉运缠身。

工具或者其他设备若在当天破损,则意味着来年财富的消失,因此在古代,大多商人都会在此日避免大的机械动工运作,以避免坏事发生。

元宵节当日,不要借给别人钱,据说这样做的话,会把你的运气借走。

元宵节风俗作文(篇4)

邹奕然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欢天喜地的气氛里,元宵节又接踵而来。元宵节在我的老家青岛是一个倍受重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猜灯谜、包汤圆、写福字、贴春联,是十分忙碌的一天。

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每年元宵节,小区都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我为了大显身手,一早就拉着奶奶来到了活动现场。一进茶楼,就见里面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个个灯谜被写在了红纸上,挂在如精灵般在空中跳舞的花灯上,漂亮极了。

只见一张红纸上写着:“三水压倒山”,我立即就猜了出来:“当”!这时,只见前面围了一堆人,我和奶奶过去一看,是一个灯谜:“72小时(打一字)”。只见人们有的嘴里念念有词,有的站着静静思考,还有的打开手机搜索答案,就是没一人能说出答案。这时,奶奶说了一句:“72小时不就是三天嘛,三天……”我顿时恍然大悟,喊道:“晶”!果然,我又猜中了。

这时,我看见姥爷在人群里奋笔疾书。过去一看,原来他在写福字。这个福字是楷体的,方方正正,很是漂亮。我一时兴起,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人群里传出一阵喝彩声。

看见奶奶正在包汤圆,我也想试试。奶奶对我说:“汤圆因为会让人联想到月亮,所以有着团圆、吉利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包好一个汤圆也不容易,你要多加练习。”果真如奶奶所说,包汤圆可不容易,我忙活了大半天,结果馅儿放多了,溢了出来,造型也不好看,像一堆歪七扭八的饺子。我又总结了经验,将汤圆皮搓圆,捏成薄片,将圆滚滚的馅儿塞进汤圆皮里,收口、掐边、揉成球,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做好了。品尝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一股大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元宵节既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是那么快乐,那么有趣,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元宵节风俗作文(篇5)

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棵“大树“,上边开满了花,“树干“装扮的金光闪闪,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一棵许愿树,我要许愿。因为它太像宠物里边的许愿树了!

正月十五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灯展。

天一黑,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那里。人可真多呀!真是人山人海!

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棵“大树“,上边开满了花,“树干“装扮的金光闪闪,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一棵许愿树,我要许愿。因为它太像宠物里边的许愿树了!

今年是猴年,当然少不了关于猪的灯了!猪八戒背媳妇让人开怀大笑;猪八戒吃西瓜更是栩栩如生;还有金猪送福......

年年有鱼一点也不过时,小孩坐在鱼身上的,小孩钓鱼,这不是表达年年有鱼吗?

还有秦琼卖马。我看了,就问“:为什么猴年不卖猪呢!“周围人听了哈哈大笑,爸爸笑着说“:为什么猴年你不姓猪呢?“我听了,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们又去了王庄看灯展,我们进入了绿色生态园区,走进去像进入了蔬菜水果大棚里一样有西瓜。茄子。尖椒。菠萝。葫芦等。我们看见了一边一个小猪挑着扁担,扁担里有金元宝,上边写着金主送福四个字,我在那儿留下了xx年第一张照片。

我们出了生态园区,只见中间有一个摄像头。我们又走进了灯光隧道里,这里真是灯的海洋,真是不夜天!这里的灯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看的我眼花缭乱,再加上一闪一闪,更是晕了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灯光隧道!

今天真高兴!灯会为街道添加了不少喜庆的气氛,让每个人都感到节日的快乐!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这有一个传说,话还得从汉朝说起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天,东方朔闲来无事,去了后花园赏景。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宫女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慌忙拦住了这个宫女,并且问她为什么投井自尽。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9篇


写作文是展现个人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写作是培养我们表达技巧的好方法。下面为您呈现的是编辑为您整理的“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请您仔细品味本文并收藏以供日后查阅!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篇1】

每个节日都会有它不同的风俗与习惯,每个节日的味道也截然不同,你知道元宵节的味道是什么样吗?

元宵节我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在那里我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这段难忘的记忆也在我的内心留下了几颗闪亮的星星。

一到奶奶家,一股面团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见我进来,奶奶连忙用两只沾着面粉的手招我过去。我一看便一惊,桌子上是满满的食材,一个大盆子中竟然有一团面团。“来来来,奶奶教你炸汤圆!”奶奶边说边用手从大面团上抓下一小块,先用手压平后包成一个圆,只留出一个小口,再将一大勺黑乎乎的黑芝麻糖浆灌进去,最后用手将小口封住,一个小巧可人的圆子便做好了,白色的表皮下透着些许诱人的淡灰色。

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立刻投入这项看似十分简单的“工作”。可是包圆子似乎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包的圆子奇形怪状,不但难看,还会“露馅儿”。“不要着急,慢慢来,总会好起来的。”奶奶慈祥的声音在我耳边一直鼓励着我,我不断地摸索尝试,终于我包圆子也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接下来便是令人期待的炸圆子环节了,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奶奶将油烧开,金黄的油锅热气腾腾,不断冒着泡泡,一个个白色的小圆子落下去如同跳水运动“圆”,激起一连串的小水花,还发出“呲啦呲啦”的响声。奶奶用两根长长的筷子上下翻动着,白色的小圆子表面渐渐开始泛黄,那诱人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又过了十几分钟,圆子表面如同换上了一件新外衣,浑身变得金黄透亮。奶奶用勺子将圆子一个个捞出来放在盘中,我忍不住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烫得直呼气,奶奶见状笑道:“哎!慢点呀,别烫着!”待圆子有些冷却后,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咬破那金黄酥脆的外皮,一股浓郁的香气就在我嘴里弥漫开来,突然我感觉嘴中一甜,原来是尝到了“藏”在圆子里的黑芝麻馅儿,就着脆脆的外皮一起咀嚼,香甜可口的味道仿佛令人置身仙境。我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等到圆子滑落腹中,嘴里仍有余香,使我回味无穷。

元宵节的味道是香甜的,但我更明白,这其中也饱含着奶奶对我浓浓的温情与爱。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篇2】

邹奕然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欢天喜地的气氛里,元宵节又接踵而来。元宵节在我的老家青岛是一个倍受重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猜灯谜、包汤圆、写福字、贴春联,是十分忙碌的一天。

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每年元宵节,小区都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我为了大显身手,一早就拉着奶奶来到了活动现场。一进茶楼,就见里面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个个灯谜被写在了红纸上,挂在如精灵般在空中跳舞的花灯上,漂亮极了。

只见一张红纸上写着:“三水压倒山”,我立即就猜了出来:“当”!这时,只见前面围了一堆人,我和奶奶过去一看,是一个灯谜:“72小时(打一字)”。只见人们有的嘴里念念有词,有的站着静静思考,还有的打开手机搜索答案,就是没一人能说出答案。这时,奶奶说了一句:“72小时不就是三天嘛,三天……”我顿时恍然大悟,喊道:“晶”!果然,我又猜中了。

这时,我看见姥爷在人群里奋笔疾书。过去一看,原来他在写福字。这个福字是楷体的,方方正正,很是漂亮。我一时兴起,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人群里传出一阵喝彩声。

看见奶奶正在包汤圆,我也想试试。奶奶对我说:“汤圆因为会让人联想到月亮,所以有着团圆、吉利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包好一个汤圆也不容易,你要多加练习。”果真如奶奶所说,包汤圆可不容易,我忙活了大半天,结果馅儿放多了,溢了出来,造型也不好看,像一堆歪七扭八的饺子。我又总结了经验,将汤圆皮搓圆,捏成薄片,将圆滚滚的馅儿塞进汤圆皮里,收口、掐边、揉成球,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做好了。品尝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一股大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元宵节既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是那么快乐,那么有趣,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篇3】

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棵“大树“,上边开满了花,“树干“装扮的金光闪闪,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一棵许愿树,我要许愿。因为它太像宠物里边的许愿树了!

正月十五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灯展。

天一黑,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那里。人可真多呀!真是人山人海!

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棵“大树“,上边开满了花,“树干“装扮的金光闪闪,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一棵许愿树,我要许愿。因为它太像宠物里边的许愿树了!

今年是猴年,当然少不了关于猪的灯了!猪八戒背媳妇让人开怀大笑;猪八戒吃西瓜更是栩栩如生;还有金猪送福......

年年有鱼一点也不过时,小孩坐在鱼身上的,小孩钓鱼,这不是表达年年有鱼吗?

还有秦琼卖马。我看了,就问“:为什么猴年不卖猪呢!“周围人听了哈哈大笑,爸爸笑着说“:为什么猴年你不姓猪呢?“我听了,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们又去了王庄看灯展,我们进入了绿色生态园区,走进去像进入了蔬菜水果大棚里一样有西瓜。茄子。尖椒。菠萝。葫芦等。我们看见了一边一个小猪挑着扁担,扁担里有金元宝,上边写着金主送福四个字,我在那儿留下了xx年第一张照片。

我们出了生态园区,只见中间有一个摄像头。我们又走进了灯光隧道里,这里真是灯的海洋,真是不夜天!这里的灯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看的我眼花缭乱,再加上一闪一闪,更是晕了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灯光隧道!

今天真高兴!灯会为街道添加了不少喜庆的气氛,让每个人都感到节日的快乐!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这有一个传说,话还得从汉朝说起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天,东方朔闲来无事,去了后花园赏景。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宫女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慌忙拦住了这个宫女,并且问她为什么投井自尽。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篇4】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人地辽阔,幅员众多,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而这些风俗在全国大都一样:比如春节要吃团圆饭,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当然是要吃元宵,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元宵节之所以吃元宵,是因为元宵寓意着来年幸福团圆,财源滚滚。

记得今年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超市里买汤圆来吃。可超市里的生意异常火爆,冰柜里所有的元宵都被一扫而空了。正当我和爸爸垂头丧气之时,妈妈忽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今年我们自己买材料,自己做元宵,而且再来一个包元宵比赛!我们听后都表示同意,于是我们把爷爷、奶奶也邀请过来参加比赛。

首先,我们应该先准备食材:糯米粉,水以及元宵馅芝麻或花生馅。正当我要准备去买时,意想不到的是,妈妈早已经准备好了。可这元宵馅肉!我可从来没听说过。我也从来没吃过肉馅的元宵,这样能好吃吗?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了厨房。

一会儿,随着奶奶的一声令下:“预备,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我们便手忙脚乱地做起了元宵。看!妈妈和奶奶动作好娴熟,爷爷和爸爸在一旁也学着她们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包着,包得还不错。于是我也赶紧进入战备状态,开始包起来。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揉好的糯米粉在手掌里压成圆形,然后放在旁边备用,再把剁好的肉末放进皮里,揉成圆形我是这么想的,可手却不听使唤,包来三不像,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啥都还没有包成,反倒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小花猫”。大家见到我这副模样,爸爸笑得前仰后合,奶奶笑得捂着肚皮,爷爷笑得直跺脚。我见状抓起一把糯米粉,撒在了爸爸的脸上,结果爸爸也变成了一个“大花猫”,于是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折腾了半天,终于做好了。于是妈妈把做好的元宵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元宵在锅中“打着转”,想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玩儿水。一会儿,元宵煮好了,妈妈捞起元宵,我赶紧端给奶奶和爷爷,爷爷奶奶都夸我越来越懂事,还奖励了红包。我平生第一次吃到肉馅儿的元宵,也是第一次吃到自己包的元宵,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我们的比赛结束了,没有胜负,元宵节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来帷幕,那幸福地笑声飘得好远好远。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篇5】

过年喽!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而这些习俗都是最特别的。

在我们家,我们的大年初一,是在路上,山上,家里度过的。大年初一的前一晚,没错就是除夕夜,在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晚上睡觉是有讲究的,鼠年就要午夜一点才能上床睡觉。

第二天,初一早上爸爸说要带我们去山上,所以我就早早地起来上山拜神仙了;我们准备满满一车的东西:鞭炮,百度的贡品,黄池,香和蜡烛。爸爸告诉我上了山必须要恭恭敬敬的,不能大吵大闹,玩火,准备去的鞭炮不能乱玩,哪里的房子是木头做的很容易会烧毁,烧了神仙的家园,神仙会来惩罚你的。爸爸说着转眼间就到了王母娘娘鱼玉皇大帝的灵位,两尊神像是菩萨的灵位还有哪咤三太子的灵位。爸爸把香全点燃,分了三根给我,我跪在垫子上,拿着香拜了三拜心里想:“希望今年家里人身体健康,事业学业顺顺利利”拜完第一屋的神仙还有第二屋的女娲娘娘,端立在大厅正中央,我感觉女娲娘娘的眉间有一种不与世争的样子,很美丽。接下来就是很多人都想见到的神仙“财神爷爷”,他给我们带来金钱与好运,是人们都很喜欢的神仙。当然这座庙里还有:东海龙王,灶神,佛祖和太上老君等等。

有了这些习俗,自然会好奇为什么要去拜这么的神仙呢?因为,奶奶告诉我,只有四牛牛范文世同堂的家庭才能去,为的就是感谢这些神仙们!谢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好!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篇6】

“卖汤圆,卖汤圆喽!”一阵阵叫卖声传入耳际。没错,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又到了。

一大早,秧歌队就在横山中学的大门口聚集了。我最为期待的是十九支队伍中的教育系统秧歌队,那清一色是横山二小的学生组成的一支秧歌队。

中午两点半左右,所有的秧歌队都过来了,在一阵锣鼓喧天的响声之后,教育系统秧歌队过来了。他们吸引观众的不光是强的阵容,还有整齐的动作、设计新颖的服装和道具。我迫不及待的想一看究竟,逆着秧歌队行进的方向,几开人群、冲了过去。

终于找到了。呀!就是不同凡响,所有的演员在导演变换的哨子声中变换着队形,各种花式的彩绸、花伞,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气场非同一般。接着就是腰鼓队,横山老腰鼓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的头巾,皇家的服饰,襟飘带舞,舞出了二小人的风采,舞出了横山老腰鼓独特的魅力。最惹人喜爱的是狗狗队,他们滑稽、可爱,扮演了今年的生肖——狗,开心、喜庆,特别招人喜欢。

晚上,我们吃外公做的汤圆。饭后,我和爸爸去了中心广场猜灯谜。广场上灯火通明,金碧辉煌。前来猜灯谜的人络绎不绝。“助产士”三个字打两个数学名词,可把我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旁边的老大爷告诉我,谜底是分子和分母。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总是过得很快,它是凝结了许多中国文化的一块结晶。我相信,随着祖国科技的发展,明年的元宵佳节会办的更加丰富多彩。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篇7】

今天是元宵节,但是元宵节的祝福在昨天就络绎不绝得到来了——那是因为在我的家乡(临海),我们的传统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

这说起来还有个传说——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我们家乡(台州)抗倭时,曾打算过完元宵节攻打倭寇,战机密被泄露后倭寇决定元宵节当晚趁百姓过节、戒备放松时大举进攻台州府城——临海。戚继光又截获了倭寇的信息,决定将计就计,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过元宵节。正月十五,过罢节的百姓躲了起来、众将士在临海县城设下埋伏,倭寇进犯时整个城市红灯笼高挂一派过节气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军来了个瓮中捉鳖,大败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窜,恰被潜伏在白水洋上峰岭的戚家军再次予以重击。这就是著名的上峰岭战役。后来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就将元宵节改为正月十四过了。

这个传说是我小时候学校组织去上峰春游参观戚继光纪念祠堂时,当地的百姓讲给我听的。传说归传说,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习俗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说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节,一般的地方习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乡,我们元宵节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们独特的习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两种,咸羹我们方言又名“菜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豆面,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没有吃了,这么一说,口水就出来。哎呀呀……

当然,元宵节观灯、舞狮子、踩高跷也是习俗,还是很热闹的。我小时候有一个爸爸自制的高跷,每年元宵节都会拿出来玩的,可惜呀,后来被我们弄坏了!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篇8】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这个时候,整个村庄都沐浴在欢乐的氛围中。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对我们家乡文化的传承。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各式各样的元宵,以示团圆和幸福。踩着厚厚的雪,我跟随父母来到了祖先已经生活了数百年的庙宇。庙前已经摆放了一桌丰盛的祭品,父母虔诚地在神前磕了几个头,并祈祷着。然后,我们一起点燃香烛,并且低声念着祝福的话语。同时,庙宇前熙熙攘攘的人们摆起了丰富多样的摊位,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糕点以及装饰品。

一股浓烈的糯米香味从摊位传来,我的嘴巴都咧开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向一个卖元宵的摊位。那摊位上的阿姨满面笑容地介绍说:“这是我们家乡特色的元宵,外面包着五颜六色的花生、芝麻和红豆馅,吃起来又甜又糯。”我看着那个鲜艳的元宵,馋得直流口水。于是,我拿起一个筷子夹了一个元宵放入嘴中,甜香顿时弥漫在我的舌尖上。我忍不住闭上眼睛,好好品味着这浓郁的味道。

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的村庄也有一个特别的节目叫做“点灯”。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舞会,不仅有舞龙舞狮的表演,还有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比如传统舞蹈和歌唱。

我记得去年的元宵节,我参加了一个舞蹈表演。我们在场地上排出整齐的队列,练习着舞蹈的步伐。彩灯的光芒照亮了整个舞台,我们身穿传统的民族服装,手中挥舞着绣有各种花纹的丝绸长巾。音乐响起,我们随着节奏跳动,舞姿优美而又协调。观众席上的人们掌声不断,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快乐。

元宵节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猜灯谜。整个小村庄的墙上,都挂满了写有谜题的纸灯笼,每个谜题都让人猜得心痒难耐。我记得,去年我猜中了一个灯谜,我高兴得不得了,其他小伙伴也纷纷加入到猜灯谜的行列中来。大家一起商量着答案,脑力激荡的同时,也增添了许多快乐的元宵节氛围。

元宵节对于我家乡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团聚和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庆祝这个节日的同时,我们也能加深亲情、友情的感受,感受到家乡的浓浓爱意。元宵节,是我家乡独特、优秀的风俗活动,也是我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元宵节,我都迫不及待地期待着,我希望这个节日能够一直传承下去,永远照亮我们村庄的心灵。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篇9】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等,元宵节的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

这天晚上,祁门东街早已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场“非遗靓东街”活动即将开始。俗话说:“摸摸龙头,万事不愁,摸摸龙尾,干活不累。“就冲这句俗语,这次我一定不能缺席!

吃好晚饭的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了。我先来到中心广场,这里早已人山人海,听别人说七点龙灯会经过这里。所以,我和妈妈就在这儿等,一会儿,龙灯果真来了,我拿出手机赶快拍照片,“咔嚓、咔嚓”手机里又多了一份热闹!接着震耳欲聋的打鼓声音,把我们引导到东街------

一进东街,就有许多花灯和灯笼,美极了。瞧,有人在那儿拍照,再进去就是卖汤圆的,一块钱四个,吃着元宵汤圆,心里甜甜的,里面的陷是黑芝麻的,真美味啊!再往里走是好玩又有趣的猜灯迷。我去的时候,工作人员说六点半就已经猜完了,再一直走就是以前祁门古老的房子,房上挂着各种灯笼,再过去就是一些小女孩在弹古古筝等,这声音真美妙啊!东街旁还有戏曲舞台,精彩纷呈!

这次的元宵节活动真热闹啊!听老年人说,我们祁门大约是十年舞一次龙,这一次是最热闹的!我期待着下一次舞龙!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集锦6篇)


作文是思考的猎手让我们发现和捕捉思维的美食,作文有助于拓展人们的思维空间推动思想的进步。注重对优美句子的日积月累,写作能力能较快提升。经过小编的耐心整理和精挑细选我们呈现最新的“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相信这会对你有所启示!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篇1)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玉帝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

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纪念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晚上,我刚读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书,我觉得很有趣。我突然听到外边放鞭炮的声音,我觉得很有意思,再说今天又是正月十五,放鞭炮也是应该的。我就给爸爸妈妈说,我想放鞭炮,他们同意了。爷爷奶奶和哥哥姐姐也去放鞭炮了。我们先拿了一个鞭炮,又拿了一个烟花。我们先放了鞭炮,爸爸拿了一根烟,吹起来一点,他赶紧跑回来,害怕炮把他打住,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把我之前买的擦炮,伸到点燃的蜡烛上,只见白色的火光闪烁着并伴着“嘘嘘”的声音,这时,赶紧往地上扔,没过几秒就爆炸了。

炮放得时候,我们欣赏着,我觉得很美,爸爸也欣赏着,感受也不错。我看妈妈比我更喜欢。爷爷奶奶也在那看着。爸爸说该放烟花了,让我哥哥来放。哥哥刚一点着,也跑了。还有个小烟花,爸爸让我点,我把烟花刚一放到地上,我就把烟不小心点到炮芯上了,我马上急着跑了,把烟都快扔到哥哥身上了。

放完烟花,我们就去捉迷藏了。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篇2)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食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三、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君。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两个说法。

其一,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其二,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据了解,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1、元宵节的到来,娱乐场所、酒饭店聚集饮酒的人将会出现一个高峰,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警方提示广大司机: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2、元宵节期间,多数市民选择外出聚会,赏花灯,家中无人,这就给犯罪法提供了可乘之机。警方提示:出门前,一定要检查家中所有窗户、防盗门是否锁好,特别注意厨房、洗手间是否严实。家中避免存放大量现金。存折、身份证和其他证件要分开存放。

3、元宵节期间,各种活动将到达顶峰,一些商家为烘托气氛会使用大量的彩灯、可燃物装饰,埋下许多火灾等致灾因素。消防不能忘,节日期间如发生火灾,应及时拨打119、110报警。

4、民在场所娱乐时要有序进出,避免拥挤混乱,要注意观察活动现场情况和识别警示标志,做到心中有数;要有意识地了解周围安全通道和出入口位置,见到危险警示标识千万不要靠近和触摸;遇到局部人员拥挤时,不要好奇凑热闹,避免发生拥挤踩踏;遇到突发情况时请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5、一些市民往往聚集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饮酒“狂欢”,为防止酒后滋事伤害案件的发生,广大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控制饮酒,遇到纠纷冷静处理,切不可大打出手,以免引发严重的后果。

6、各文化娱乐场所及公众聚集场所人流量大,也给小偷提供了“便利”。警方提示,市民娱乐时注意看管好个人物品,贵重物品尽量放在家中或存放在店内,以免造成损失。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篇3)

元宵节要吃汤圆,赏花灯和猜灯迷。为什么呢?因为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他见到一位叫元宵的宫女,知道她非常想念家人,却入宫后很难再见到自己的亲人,常偷偷地哭。他便想办法让汉武帝下旨正月十五让百姓进京,他又让元宵做了汤圆,放在宫门口。十五那天,元宵的父母妹妹看见了元宵,开心极了!他们一家团圆了!因为元宵的汤圆做得最美味,所以正月十五又叫做元宵节。

这天,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做汤圆。我们做的是芝士汤圆。先把水和米粉混合,然后加入淀粉,又揉又捏。再把芝士切成萝卜丁的小碎块。抓一点芝士放到早在手心铺好的面团中,妈妈做的是圆形的,而我与弟弟妹妹却捏一些僵尸、骷髅头、小兔、猪头、小鸟等搞怪的形状。“哈哈哈……”爸爸见了忍不住大笑,“汤圆是圆的,你们几个小捣蛋,怎么做成这种样子?”妈妈却说:“只要大家开心,汤圆什么形状都可以。”

汤圆捏好了,就开始煮了。刚放进开水里的汤圆是沉在锅底的,过了三四分钟后,就全部浮起来了,妈妈说只要是浮起来了的就是熟了的。看到一个个浮起来的汤圆,我们口水都要出来了!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围在大桌前吃了一顿美味的汤圆。肚子里满满的是汤圆,心里满满的是快乐。

虽然这一次的无宵节我们只是在家里简单地做了一顿汤圆吃,无法像往年那样出去赏花灯,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元宵节活动,但是我们都觉得很开心很幸福。经历了这段特殊的日子,我更加懂得一家人的健康平安是多么的珍贵!希望病毒早日被彻底赶走,让所有人都能一家人幸福地团聚在一起,做汤圆过元宵。"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篇4)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又是一年元宵节,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响彻云霄,一簇一簇的烟花似流星般流窜,油城的夜晚已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时的我却在回味着儿时那难忘的元宵节。

生在豫东和山东交界的农村,童年的元宵节给我留下的印象大都是放鞭炮、看烟花、瞧新娘……最最有趣的当属小闺女们喜爱的游戏——七人扎。七人扎,顾名思义由七个20岁左右的小闺女组成,我在12岁本命年时破例参加过一次。记得刚过破五就由年龄稍大点的“招兵买马”,一旦确定人选,就马不停蹄地借道具——老太太的扎腿带。

等待批准加入后,我忙不迭地跑回家,拽着奶奶的腿就解奶奶那双新买的扎腿带,由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压岁钱,交给组织的头儿,买些纸箔、香火,还从家偷偷拿来了包子、枣糕、花生、糖等做一部分做供品,一部分当夜宵。

晚饭后,七个人相约一起上街看烟花,那个年代的烟花不像现在这么时尚,都是些二踢脚、哑巴便、窜天猴什么的,记得那时五六岁的孩童都要等穿上哥哥、姐姐的裤子才敢上街瞧烟花,唯恐哪个哑巴便“滋溜”一下窜到裤裆里。瞧新娘,也是我们这帮小妮子的最爱,我们喜欢站在村口的路边上,等本村的新娘刚跳下自行车,我们就会蜂拥而上,揪着新娘的包袱看人家从娘家带来的枣糕盘,比划着、诉说着、分享着,那滋味完全不亚于自己吃枣糕的那份惊喜和甜蜜。

等夜深人静,众人散去后,我们七个小闺女会躲在一个安静的屋子里,由“头儿”请出找老人扎好的“灶王奶奶”,各自摆出自认为最好的东东做供品,一切准备就绪,七个人依次掏出自己借来的扎腿带,“头儿”第一个上阵,微闭眼睛,一边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叨着“正月十五有灵圣,有福的系个大囤套小囤,没福的系个打水罐子单线绳”,一边将七副扎腿带依次打结。做完这一切,“头儿”由众姐妹陪同、双手虔诚地拖着系好的带子走进庭院用力甩出,根据地上的图案推断此人是否有福气,将来嫁个什么样的婆家,还可根据图案密集的方向推断出婆家的大致方向。

轮到我系带子时,我紧闭双眼,嘴里念念有词,使劲地系着每一个结,然后虔诚地、一步一挪地来到庭院,只听“头儿”一声“甩”,我使出了吃奶得劲使劲往高、往外甩,“快来看,快来看,新英系的图案最方正,看来她还真的是‘粗夫人’(因皮肤粗糙而得此雅号),瞧!她一准得嫁个远地方……”这个游戏只给我留下了这些个印象。

80年中期,我技校毕业分配到油田工作,当时的同伴大都嫁到了附近的村庄相继生子育女,偶尔相聚也都羡慕我有个稳定的工作。

90年代,听说她们大都是两个、三个孩子的母亲,不过她们凭着自己有文化在家承包了稻田地、养起了鸡和猪,丈夫外出打工做积蓄,自己在家赚点零花销,小日子过的甜甜美美。春节遇到时,她们都催我赶快把自己嫁了吧,千万别嫁太远,还说小时的游戏不灵验。

二十世纪,她们有的当了婆婆、丈母娘,孩子大了,她们也不再满足于家里的二亩三分地了,她们有的承包了村里的饭店,有的做起了生意,还有的夫妻二人合开了化工厂,做的最大的当属当年的“头儿”,她跟着丈夫跑到了攀枝花做起了“选铁”的生意,前不久还送给弟弟一辆奥迪车,成了我们村里的首富。年前回来电话邀我们相聚,她们笑我面嫩,说我闲着没事弄出个13岁的孩子玩,当我说这是我的唯一的儿子时,她们都笑我“太笨了”,当初只会学习,笨到了嫁不出去,还调侃当年的“粗夫人”也没见享多少荣华富贵,反倒是她们经过这二三十年的摔打到了“啥也不想、享清福”的年龄了。

因都是姐妹,她们的取笑我也没往心里去,可细细琢磨还真是那个理:游戏总归是游戏,命运掌最终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中。无论个人“基础”如何,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即便是我们“头儿”的奥迪车也不是靠当年的“大囤套小囤”换来的。

望着街边的排排花灯,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那个元宵节,美丽的场景,年少的情怀,甜蜜的回忆……这些元素都与“难忘”紧紧相连,让我每每想起,便幸福如昨,陶醉其间。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篇5)

陈锘熹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汕头市的一个小乡村,那里虽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尤其是家乡的元宵节走会活动,更是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据村里的老人说,每到元宵,天上的神仙会下凡,为凡人送福气、送运气,所以我们这儿的走会活动也称“营老爷”。因为每隔四年才举办一次,所以全村人都会准时参加,非常看重。还有五里八乡来看热闹的,人潮把大街小巷捂得严严实实,那场面蔚为壮观。

为了这个活动,在腊月的初旬,村民们便开始张罗着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准备悬挂街旁渲染气氛。

眨眼间,到了正月十五。天刚泛起一丝亮光,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小贩们也凑热闹摆摊营业——有卖小吃的,有卖玩具的,有卖日杂品的,小孩儿则在人缝里穿梭嬉戏……

八点整,走会活动便正式开始了。各排大鼓聚在一块,鼓手们个个精神抖擞;再往后是表演队,队员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煞是好看。随着一声哨子响,鞭炮、锣鼓齐鸣,响彻云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锣鼓所到之处,都会有群众前来观看英歌舞,没有加入游神队伍的,大都尾随而行,自动组成一个方阵,欢笑着一路走去,不图看精彩的节目,只图热闹欢腾。

游神完毕后,大家各回各家。孩子们匆匆饭毕,便飞奔到广场上疯玩。大人们也不闲着,把家中打扫得一尘不染,又张罗着在前庭后院挂上一个又一个小灯笼。

夜幕降临,人们纷纷到街上赏花灯。那一盏盏精致的花灯,在夜景的衬托下,格外璀璨,照亮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不知是哪些人家在放烟花,看哪,朵朵绚丽的花儿在空中绽放,交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

我爱家乡的元宵节,那独特的“营老爷”活动,承载着村民们的美好愿望,愿这太平盛世,年年岁岁,长长久久!

关于元宵节风俗作文(篇6)

满族人在正月十五日这天,各家各户都要悬挂各式各样的彩灯,有的地方还要举办冰灯会。在农村,正月十五日晚上,家人要举行验月份的活动。先用荞麦面制成十二盏灯碗,标上十二个月份,第一碗中放一颗豆子,然后放在锅中煮。豆粒胀大意味着涝,豆粒小的预示干旱,不大不小的表示风调雨顺。此活动表达了满族人民祈盼好收成的美好愿望。

农历正月十五晚上,结婚的女子不许看娘家的灯,儿媳不许看婆家的灯,需去姑、姨家躲避。正月十六,满族妇女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妇女们结伴在雪地里行走,看谁走得快且不湿鞋。据说这样可去除百疾。

藏、回、土、蒙古等少数民族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在青海湟中的塔尔寺举行盛大的灯节。塔尔寺,藏语称“拱本”,是十万佛像之意,相传是为纪念黄教创史人宗喀巴所修建。灯节时,白天,人们兴致勃勃地观赏佛殿和宝塔,夜晚到来时,寺院内点起盏盏酥油灯,彻夜不熄。塔尔寺的能工巧匠用灵巧的双手和新颖的构思,用晶莹洁白、细腻松软的酥油和各种颜料塑成各种争奇斗艳的酥油花、千奇百态的珍禽异兽、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形态逼真的佛经传说和人物等。巧夺天工的精湛艺术,吸引了成千上万前来观赏的人们。五彩缤纷的酥油塑品,在灯光照耀下,与金碧辉煌的殿堂交相辉映,宛若群星灿烂。灯节期间,还要举行各种娱乐活动,人们戴着千奇百怪的假面具,身穿盔甲和绣花袍,在锣鼓、钹、唢呐等的伴奏下,跳起古老、欢快的舞蹈。在殿外广场上,还有舞狮、舞龙灯、舞牦牛等表演。

正月十五这天傍晚,东乡族要举行“跑火把”活动。村村寨寨的青少年组织起来燃起麦草扎成的火把,在田野奔跑,一只只火把在夜色中连成一条长长的火龙,仿佛“火龙”在蜿蜒飞舞,村中的长辈及妇女们站在村头观望。据说火色越红,喻示着当年的收成就越好。

正月十五日早晨,朝鲜族有饮“耳明酒”的习俗。此酒并非特殊酿制,但要空腹喝下。据说喝了耳明酒可使耳聪。朝鲜族还要举行“望月架”活动。正月十五前由小伙子们从山上砍来木杆和松枝,搭起几米高的望月架。傍晚来临,当一轮明月徐徐升起时,几位被推举出来的老人爬上望月架,谁先看到明月,谁就福星高照,喻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将万事如意。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在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举行占龙坡会。其主要内容有芦笙赛、踩歌堂、斗马、斗鸡、赛马、舞狮子、对山歌等活动。所有活动中以芦笙赛和斗马最为热闹。正午各村赛的芦笙队围成圆圈,吹起欢快悠扬的芦笙调,姑娘和小伙子们围绕芦笙跳起欢快的舞来,参加者多时可达千余人,场面十分热烈。届时,附近的侗、瑶、汉等兄弟民族群众亦前往参加娱乐活动。

纳西族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棒棒会又称“弥老会”,大家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品竹木器具,以备春耕之用。晚上举行歌舞表演。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壮族在正月十五有踩风车的活动。踩风车是在木条搭成的风车架上,四人一组,每人分别手握木架,先由着地者用力蹬,四人同时围绕着圆圈转,转到地面者,再用力一蹬,使风车轮旋转不停。在相同的时间内,转得圈数多、姿态美者为胜。踩风车既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黎族每逢正月十五有跳竹竿的习俗。跳竹竿负有一种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色彩,其中以美孚黎地区最为兴盛。正月十五日夜晚,人们在饭后穿上节日的盛装,蜂拥至村前寨后,燃起篝火,点起火把,开始跳竹竿。人们以此方式告祭先灵,祈求风调雨顺。跳竹竿时分击竿者和跳竿者两部分。平行放在地上的称枕竿相距2至3米,其上横放八根竹竿为打竿。击竿者相向跪在枕竿的外沿,每人两手各握一竿,在音乐、锣鼓的伴奏下,按照节拍和鼓点,不断将手中的两根竹竿一分一合、一高一低地在枕竿上击打、滑动,发出悦耳的呱哒呱哒声。跳竿者亦要根据节拍在竹竿间雀跃,并做出磨刀、筛米、鹿跳等动作。击竿者击竿的速度越来越快,跳竿者的动作不仅要优美舒展,而且动作要敏捷利落,如果被竹竿夹住脚、腰等处,就要受到围观者的哄笑。

头一年新嫁了女儿的人家买一盏漂亮的灯和一个面粉做的小老鼠送到女儿的夫家,这就是送灯,其意义不外是祝她多生贵子罢了。与送灯相似的还有偷桩的俗例,不过这多在江苏一带。“桩”是小渔船用来代锚的东西,一些结婚多年没有生育的夫妇,望子心切,便在新年中某一晚乘人不备将桩偷回家,据说能够生子且极为灵验,但一定不能为渔人察觉,否则不灵验的,这和八月十五的送瓜也极相似。

提到送灯,在东莞地区元宵节还有开灯的习俗。这专门是那些头一年里生了男孩的人家做的,在祖先及神前点一纸灯称为开灯。其日期是从初二便开始了,到十三才结束(因十三是灯头生日,不能开灯)。开灯的人家在这一时间内选一个自己满意的吉日,将大的八角纸灯挂在家祠和神堂的中间,两旁和大门口还要挂一对莲花,不但如此,还要在灶君、井神、街头巷尾的土地处安置一个小的纸灯。开灯时由家长用小刀在灯上剖一瓣,故名日开灯。在那一天家里是很热闹的,和孩子满月时差不多,且纸灯早晚都必须点,在以后再选一日以酒撰祀奉,称为庆灯。这样直到十三日废灯。如果孩子是外婆的第一个外孙,在这一天外婆是要送他一套衣服,几件饰品,另外还有1只鸡、3斤猪肉、8个鸭蛋、2块腊肉、几斤茨菇,还有米、酒等。男家接受后,将衣服给孩子穿上,食物则要煮熟供奉神灵。男家也要答送一些东西的,如猪肉、鸭蛋、茨菇等。除了外婆要送东西外,其他的亲友也要送的,东西也是差不多的,男家则接受衣服,至于其他的便可受可不受了。

在元宵节这天晚上也有特别的习俗。在广西地区有偷青的习俗。这一晚男女老少都联结成队待夜深人静后,到别人的园圃里偷取蔬菜,这称为“偷青”。这种风气据说在光绪中叶后,柳府提标中营携家眷来此地后才有,当初也仅是些妇女、小孩,而且偷取的也极少。到民国时,则全家一齐出动,且渐渐演变为不等到深夜,晚饭后便气势汹汹地去偷取了。各园主稍有疏防,便被一扫而空了,特别让人头疼。广东、广西各族普遍流行元宵(有的地方在年初一)偷青的风俗。偷青又名采青,元宵夜,青少年男女(有的地方仅限于女子)结伴潜人他人园圃,摘取青菜葱蒜各数根作为“彩头”,以求一年清吉之兆。按俗例,偷青者要识大体,只偷少量,不使园主损失过多。而园主则以他人进园偷青为荣,认为能为别人带来吉利而积了阴德,有些园主对偷青者只稍为声警,意在告诫进园者手下留情,勿损坏过多蔬菜。

在广西柳州等地区,偷青者回去后,大家聚集观看各人所采菜类,以此推断各人的“彩数”,然后将菜清煮(不放油盐)供尝。据民国广西《龙津县志》所记,龙州向无偷青风俗,至清光绪中叶,中法战争期问,汉族军人屯防龙州,其家属带来此俗,偷青由此而来,并成为风气。如今,偷青风俗仅个别地方存其遗风。

闽南人认为元宵节晚上天上的状元爷要下来游街的。状元爷的性格很天真活泼,专门喜欢与儿童一起玩,所以每家都让孩子们提一盏灯在街上高喊,在农村中则是两村子的人必须拿石头互掷,这样村子的人便能避瘟疫了,由此也免不了酿成惨祸的。女子们也有自己的俗例,有的会在神前拈香,到邻居家听人说话,再在神前占卜一下吉凶祸福,有趣的是一些没出嫁的女孩们则会到屋角、厕所里祈祷纺织娘娘教他们裁缝了。在厦门则有祭娘娘的习俗,不知两位娘娘是否为同一人。娘娘是DonSweea娘娘,传说她是一个非常聪慧美丽的女子,但出嫁后却受到丈夫的虐待和婆婆的毒打,有一天竟被打出门外,被赶到粪池里淹死了。基于对她的同情,所以在十五这天晚上有祭DonSweea娘娘的习俗。从5岁到巧岁的姑娘们都会拿花生、柑橘及一些菜饭、鸡头对着厕所拜祭。特别的是姑娘们还要各做一只很小的鞋子,祭完后,拿来焚化,然后把焚化后的灰包在菜叶里投进厕所,据说这样娘娘便能享用了。祭时鸡头的作用是使女孩子像娘娘一样聪明伶俐。

在有些地方元宵节有走桥的习俗。要连着走过3座桥,可能和十六日的“走百病”的习俗差不多吧。在十六日晚上,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走一走逛一逛的,周用还有一首《走百病》的诗:“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踏穿街头双秀履,胜饮医方二钟水;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蹄珊曲房里;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明年天有缘;薪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燃;去年同伴今希有,几人可卜明年走?长安主人肯居停,寂寂关门笑后生,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

在江苏地区还有一些迷信的风俗,兹介绍如下:

元宵节有正月望的奇俗,在正月十四那天,一些乡民便要束几个稻篙,放在田中。用面粉揉成数百个像棉花形状一样的面果缀在秸上,再将这假棉花秸插在田边。到了十五夜间,每个人手里拿一根燃着了一端的草把柏枝,放声歌舞。所唱的歌词有多种,如:“正月半,放烧火。别人家菜才栽,我家菜已经上了街。别人家黄豆般子大,我家黄豆盘篮大。

别人家棉花瘦且低,我家棉花壮了要撑天。”火把烧完后,便把面果摘下,回家炒熟后,分给小孩吃,据说吃了可免灾殃。

此外元宵节还有送子的风俗。在元宵节后,二月二以前,有送子的多在这十几天内举行。“此事亦系出于亲友之所为。

盖凡年老夫子,及成婚多年而无所育者,亲友知其盼子心切,咸乐送之。然所送者非人,乃一纸糊之小红灯耳。间有用砖代者,此砖须取自东门外之麒麟桥砖,否则无效,盖取麒麟送子意也。其手续由送者先期择一吉日,备柬通知受者之家,临时约集十余人,锣鼓喧腾,乐声大作,持灯或砖送往。受者则迎迁于门外,以所送之灯或砖悬于望子者之床中,并以酒筵款待送者,聊答盛意。”将来受的人真的有了孩子,一定会谢以重礼的,而送的人也会欣然接受,因为在他看来孩子是他“送”去的。

元宵节传统食俗为吃元宵,意味团圆、吉祥,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元宵”这种食品名称,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元宵又叫“圆宵”、“圆子”,南方常叫“汤圆”、“水圆”,宋人因见其煮熟后浮于水中,称之为“浮圆子”。南宋周必大《平国续稿》记云:“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比……”《岁时杂记》曰:“煮糯为丸,糖为噪,谓之圆子。”其制法是以各色果饵和蜜糖为馅,用糯米粉团包裹起来搓成圆球,置水中煮熟而食。圆子与耍狮、舞龙的球一样是月亮的象征物,食圆子含有祭月、赏月的意味。同时,元宵圆子跟中秋之月饼一样,含有家人团圆的意味。周必大《元宵浮圆子》诗云:“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19,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似于己不利,便下令改元宵为“汤圆”,沿用至今。元宵的品种和吃法。北宋下在烧沸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枣、桂花、桂圆等物。南宋时开始有了中间包糖的“乳糖圆子”,。其后,元宵馅又有甜、咸之分。桂花、果仁、芝麻等制作;咸馅多为荤馅,单包肉或肉蔬合包。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但也有油炸食用的,《卢氏杂说》里的“油炸追子”其实就是一种油炸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各民族于元宵节普遍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又称为圆子、团子、汤圆,有实心和包馅两种。前者将糯米粉揉成指头大小的圆子,加糖水煮熟即可进食;后者将芝麻、花生、果仁、桂花、蔗糖、猪油等混合加工做成馅料,用糯米粉做皮包而制成,香甜可口,为元宵节必备的食品。壮、汉等民族的汤圆,除甜味小汤圆,尚有咸味大汤圆,以肉、蒜、藕为馅,每个有一两左右,也十分可口,别有风味。

闹花灯是元宵节日庆典规模最大、喜庆气氛最浓的一种习俗。民谚云:“三十(指除夕日)的火,十五(指元宵)的灯。”它有最浓厚的游乐色彩,故称闹元宵。其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

隋唐灯节极盛,一般从十三“上灯”开始,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八日为“落灯”。据唐人郑处晦《明皇杂录》载:“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灯影,设庭燎,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设蜡烛,连属不绝,时有方都匠毛顺巧思,结创缯彩为灯楼十二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铿然成韵。其灯为龙凤虎豹之状。”另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韩夫人(杨贵妃二姐)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盛况可见一斑。

元宵节的习俗,唐朝灯会中还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其中灯谜经过历代发展创造,妙意横生,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直到今天仍然十分盛行。所谓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灯谜是我国独创的语言艺术,春秋时代就有将接近辽回且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末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灯谜活动,明清相沿成习,形式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据《剪胜野闻》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在上元夜微服画了一个赤足大脚妇人,脸儿似马长,怀包一个大西瓜,没人猜出是什么意思。朱元璋一见大怒,因为他的马皇后是淮西人,他幼年又当过和尚,瓜”是隐喻“淮西”,又用西瓜比喻光头,于是第二天就下令大戮百姓,本为民间娱乐,却不料无意之间,招来一场横祸。到了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也喜欢猜谜语、作谜语。

灯谜亦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制作灯谜者除了必须有巧心慧思外,亦必须通晓天文地理。

谜语有谜格二十四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当属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三天里参加者达两万多人次。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集锦


作文是我们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的有效途径,写作是表达个人想法的有效手段。读书笔记吧的编辑精选了一些跟“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相关的资料供您参考。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慎重对待!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1

吴亦骁

按照温州的习俗,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总要举行一次灯会。

在正月初七、初八,温州各地便进入灯会准备。在永嘉郡城,除了小巷子外,都要搭建“松棚”。话说这灯会,是温州正月里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

灯会真热闹。各个铺子都要挂出几十甚至几百盏灯来:珠灯、挑灯、渔灯、百鸟灯、布龙、首饰龙、拼字龙……琳琅满目,让人看不过来。万千灯火加上夜色的繁华,交织成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景象。

灯会中最有意思的就属鳌江大龙,这可是灯会里的重头戏。许多外地人跑到鳌江来,就是为了来看抬大龙。据说这大龙是鳌江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或是庆祝丰年而盛行的,它兼具历史、人文与艺术价值,还在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这大龙约有三四间房那么大,要一百多号人来抬。抬龙者身穿红服,头戴金帽,十分显眼。龙口中的舌苔上躺着一颗明珠,上唇的背面是一座小亭子。龙身有着金灿灿的鳞片,与抬龙者的金帽相映成趣。四周黑压压一片:男人、女人、小孩、老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到处是相机“咔嚓”“咔嚓”的声音,到处是闪光灯发出的亮光,到处是议论声。

在灯会中,总会有小贩摆摊儿卖汤圆。汤圆可是元宵节非吃不可的食物,象征着“团团圆圆”。把汤圆下进锅里,让它们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待着,单看它那白白胖胖的样儿,闻闻那种清甜的香味,就够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何况是,一大碗一大碗地盛上,大勺大勺往嘴里送呢!把一两粒汤圆送进嘴里,顿时唇齿留香,生出甜甜糯糯的感觉来,咬开汤圆的皮,里面便流出汤圆的馅儿。可能是芝麻的、紫薯的、花生的、还可能是红枣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它是什么馅儿,都非常之美味。

元宵节就这样在汤圆的香味、在灯火、在大龙的欢送中走向尾声,但我们仍然期待着下一个元宵节。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2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这个时候,整个村庄都沐浴在欢乐的氛围中。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对我们家乡文化的传承。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各式各样的元宵,以示团圆和幸福。踩着厚厚的雪,我跟随父母来到了祖先已经生活了数百年的庙宇。庙前已经摆放了一桌丰盛的祭品,父母虔诚地在神前磕了几个头,并祈祷着。然后,我们一起点燃香烛,并且低声念着祝福的话语。同时,庙宇前熙熙攘攘的人们摆起了丰富多样的摊位,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糕点以及装饰品。

一股浓烈的糯米香味从摊位传来,我的嘴巴都咧开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向一个卖元宵的摊位。那摊位上的阿姨满面笑容地介绍说:“这是我们家乡特色的元宵,外面包着五颜六色的花生、芝麻和红豆馅,吃起来又甜又糯。”我看着那个鲜艳的元宵,馋得直流口水。于是,我拿起一个筷子夹了一个元宵放入嘴中,甜香顿时弥漫在我的舌尖上。我忍不住闭上眼睛,好好品味着这浓郁的味道。

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的村庄也有一个特别的节目叫做“点灯”。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舞会,不仅有舞龙舞狮的表演,还有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比如传统舞蹈和歌唱。

我记得去年的元宵节,我参加了一个舞蹈表演。我们在场地上排出整齐的队列,练习着舞蹈的步伐。彩灯的光芒照亮了整个舞台,我们身穿传统的民族服装,手中挥舞着绣有各种花纹的丝绸长巾。音乐响起,我们随着节奏跳动,舞姿优美而又协调。观众席上的人们掌声不断,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快乐。

元宵节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猜灯谜。整个小村庄的墙上,都挂满了写有谜题的纸灯笼,每个谜题都让人猜得心痒难耐。我记得,去年我猜中了一个灯谜,我高兴得不得了,其他小伙伴也纷纷加入到猜灯谜的行列中来。大家一起商量着答案,脑力激荡的同时,也增添了许多快乐的元宵节氛围。

元宵节对于我家乡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团聚和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庆祝这个节日的同时,我们也能加深亲情、友情的感受,感受到家乡的浓浓爱意。元宵节,是我家乡独特、优秀的风俗活动,也是我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元宵节,我都迫不及待地期待着,我希望这个节日能够一直传承下去,永远照亮我们村庄的心灵。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来到了,元宵节又称上元佳节,是春节后迎来的又一个传统佳节。元宵节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岁月不断流逝,但元宵节的很多民间习俗至今非常盛行。比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放烟花等活动,给元宵节增添了光彩。

为了庆祝元宵节的到来,我们学校举办了元宵节的特别活动,有猜灯谜、集五福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猜灯谜的活动了。在班级里还会有一次比拼,答对的题目最多的人,可以成为“灯谜大王”,还可以获得一袋元宵。

这天,学校的走廊两边挂满了红通通的灯笼,洋溢着节日喜庆的气氛,中午还有酒酿元宵吃。猜灯谜是有规则的,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主题,有的是食物,有的是地名,而我们六年级的主题是古今中外有名的人。你如果猜对了,就可以进到这个班领一个奖品,有可能是零食,有可能是文具,有可能是玩具,甚至有可能是贺卡。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下午,老师在广播里一声令下,“活动开始!”同学们便全都跑出了教室,我也不例外。我走到走廊上,这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同学们都在一个个回答灯谜。我在人群中穿梭着,寻找着自己会的灯谜。突然我发现一个我看见过的灯谜,谜面是:“出淤泥而不染。”下面有一行字“打一名人”。我思索了一会儿,出淤泥而不染,不就是朱自清嘛。我急忙记下编号,飞奔进这个教室,生怕被别人先回答了。我走到对答案的人的面前,报出序号,再加上答案。“2-3,是朱自清!”“恭喜你,答对了,这是你的礼物。”我接过礼物,欣喜若狂,高兴的手舞足蹈。紧接着,我又回答了几个简单的灯谜,获得了几个奖品。

很快,墙上贴着的灯谜基本上都被答完了,同学们也陆陆续续回到了教室里,开始了最后的评比评出了“灯谜大王”。我虽然没有得到“灯谜大王”的称号,但是我也获得了很多礼物,玩的很开心。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4

今天是元宵节,但是元宵节的祝福在昨天就络绎不绝得到来了——那是因为在我的家乡(临海),我们的传统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

这说起来还有个传说——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我们家乡(台州)抗倭时,曾打算过完元宵节攻打倭寇,战机密被泄露后倭寇决定元宵节当晚趁百姓过节、戒备放松时大举进攻台州府城——临海。戚继光又截获了倭寇的信息,决定将计就计,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过元宵节。正月十五,过罢节的百姓躲了起来、众将士在临海县城设下埋伏,倭寇进犯时整个城市红灯笼高挂一派过节气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军来了个瓮中捉鳖,大败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窜,恰被潜伏在白水洋上峰岭的戚家军再次予以重击。这就是著名的上峰岭战役。后来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就将元宵节改为正月十四过了。

这个传说是我小时候学校组织去上峰春游参观戚继光纪念祠堂时,当地的百姓讲给我听的。传说归传说,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习俗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说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节,一般的地方习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乡,我们元宵节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们独特的习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两种,咸羹我们方言又名“菜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豆面,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没有吃了,这么一说,口水就出来。哎呀呀……

当然,元宵节观灯、舞狮子、踩高跷也是习俗,还是很热闹的。我小时候有一个爸爸自制的高跷,每年元宵节都会拿出来玩的,可惜呀,后来被我们弄坏了!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 篇5

春节到来又离去,年复一年都是如此。新年,有欢乐热闹,也有宁静美好,你喜欢哪一种呢?

城里的元宵节是热闹喜庆的,道路旁都挂着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花灯,家家户户伴着月色,围着一桌吃汤圆,除此以外,还有猜灯谜、放烟花等精彩活动。

不管南风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吃汤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元宵别称汤圆,由糯米制成,陷有芝麻、豆沙、鲜肉等,团圆饭上汤圆也是我们家每年必有的甜点,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白胖胖的汤圆端上来,色泽莹润,咬上一口表皮很Q很光滑,糯糯的,一咬即破,里面的芝麻馅立刻流淌出来,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温暖甜蜜的氛围瞬间萦绕全家。

除了全家团圆,我们还要放飞自己新一年的愿望和目标,于是我和一家人一路欢声笑语,兴奋的去放飞梦想,这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

放飞的梦想,是孔明灯,说到孔明灯,它是个战斗计策,剧《三国演义》记载,孔明在平阳被司马懿围困,他便教手下人点起一个个灯笼随风飞去,司马懿看见了,以为孔明朝那个方向逃跑了就向那个方向追去,孔明得以脱险,孔明灯由此命名。现在放孔明灯以成了元宵节的一个习俗,寓意团圆吉祥。

夜深了,皓月当空,月光皎洁,此时乡镇一片寂静。

我与家人提着灯,来到乡镇的小河边,这条河水平如镜,倒映着明月,月光洒在草地上,洒在世间的一切角落,一切都闪耀着银光。

我们放飞的孔明灯形状特别,呈圆柱形,上下有两个黑盖子,中间凸起,表面糊着一层粗糙的纸,有一轮一轮的环状塑料圈,下面挂着丝线。这孔明灯在月光下看起来是深红色的,闪着银光徐徐升空。

我提笔,写下自己的愿望,事事顺利,学业有成,这虽然通俗了点,却体现了我们朴素淡雅的心灵与我们不同寻常的追求。

落笔后,我瞧了瞧这简单的八个字,饱含了我的深深诚意。

微风一阵阵拂过,带着一丝暖意,我慢慢松了手,孔明灯随风飘去,越飘越远,我凝视着这一切,久久不愿离去。

在这个宁静美好的夜晚,还有许多孔明灯飘在夜空中,成了元宵节独特的`风景。我仰望星空,感到我们那盏孔明灯是最亮的,新一年到来,我们愿望满满,让每一年过得都有深刻的意义。

节日作文元宵节精选4篇


作为一名学生,写好作文是非常必要的,写作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很多人在看到作文题目时不知道该怎么写,为了写好作文我们要多加阅读别人的佳作。那么究竟该怎么写一篇优秀的高分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节日作文元宵节精选4篇”,欢迎阅读,欢迎收藏。

节日作文元宵节【篇1】

春节的气氛还在弥漫,元宵的气息又扑面而来,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七点左右,我就着急地叫爸爸带我去城隍庙看花灯。走在街上,和我一样要去看灯的人真多,一家老老少少,欢欢喜喜的人流挤得街上水泄不通。这儿的花灯真是琳琅满目,看都看不过来。一进城隍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盏荷花灯,粉红色的花瓣儿,饱满的荷苞上还有一串红,荷花座落在一片翠绿的荷叶上,美丽极了。再看看那边,呵,人可真多呀!咦?这是在干什么呢?挤进去一看,原来在现场制作金猪灯:把铁丝卷成椭圆形,外面再裹上金纸,并把事先做好的猪鼻子沾上去,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金猪灯就做好了。继续向纵深行进,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走廊上,上面挂着十几幅画,我来到了“鲤鱼跳龙门”这幅画前,好像在祝我新学期要更上一层楼;来到了“龙凤双雕”这幅画前,好像在祝国家资源充足……我又走到了一群象灯前,见这几只小象的耳朵不停的摇摆,头也在不停地扭动着,真是憨态可掬!“咚——咚——咚——”我随着钟声的敲打,走进了财神殿,一进财神殿,只见殿的中央竖立着几位三国名将:刘备、关羽和张飞,两旁还站有黄忠、关平等人,真是英姿飒爽。 观看完了财神殿,不知不觉地我走到了出口。在这浓浓的喜庆之中,我度过了一个欢欢喜喜的元宵节。正当我要出去时,无意中又看见了一组“米老鼠乐队”,他们正在敲锣打鼓,仿佛在对我说:“欢迎下将次光临……”看完所有的灯展之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但观赏灯展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灯像天空中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节日作文元宵节【篇2】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迎来了。为了庆祝“元宵”全国各地的人都流行放烟花,今年的元宵也不例外,爸爸给我买了一百元的烟花,这一百元买到的烟花可多了,其中有两个价值25元的“满天星”,还有两盒“荧光线”,还有一排“小蜜蜂”,也有三包“小火箭”,还有……

元宵节的夜晚,街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拥挤得水泄不通;天空中烟雾弥漫,五彩缤纷。看着大家放烟花,我也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满天星”,点着它的引线,很快看到烟花飞向空中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散开了,周围的人不断欢呼“哇!好漂亮哦!”此时我感到非常自豪。

紧接着,人越来越多了,我更加兴奋得拿起了“小火箭”,只听见“嗖”的一声直冲云捎,“嘣”的一声就坠落下来。

节日作文元宵节【篇3】

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虽然明天才是真正的元宵节,但许多小区已经准备了猜灯谜的用品!

你瞧!丹枫园已是“人山人海”。长长的灯笼,预示了今天的喜悦!我们连忙凑上前去,看一看。“哈哈哈哈哈……这题目太简单了!”我们奸笑着。“嘶——嘶——”几张谜语被我们“残酷”地撕了下来!我们看都没看就去对答案。“耶——”全对!这时,我们飞奔似的跑到客户服务中心,换奖品。在一位阿姨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拿到了5盏漂亮的灯笼!这个灯笼是金鱼的形状,外表是红色,意味着年的红红火火! 我们又顺着人们的涌潮,回到了猜灯谜的地方。我们端详了一会儿,这下谜语更难了!便抓耳挠腮地苦想着……但,问题的关键永远逃不过智慧的双眼!“嘶——嘶——嘶——”我们又“残暴”地撕下了几张,当对答案的阿姨开心地说:“对。”时,我们已跑的“无影无踪”了!渐渐地……由于,我们一共答对了9道题,物业开始烦了,就不上我们答。虽然,我们不能答;但是,是不会打败我的心中的激动和喜悦的!

今天,我们疯狂了!我们会期待下次。也希望紫鑫中华广场也有这样的精彩!我们,会永远期待!

节日作文元宵节【篇4】

今晚,妈妈带我去中山公园看花灯.刚进中山公园,我的目光立刻就被旁边的一丛花形的灯吸引过去了.那花型灯五彩缤纷,鲜艳夺目,有的大,有的小.整丛"花"就像一块磁铁,而我就像一枚铁钉,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开.

妈妈提醒我,既是来看花灯,应该每个都看,不能老半天才看一个花灯啊!我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继续前进.随后我又看见了一个花灯.几只狗围成一圈,上面有只小狗,背上坐着一个小孩,他满脸兴奋,手里还拿着一把翠绿色的如意杖.

这时,我看到了许老师所说的名字叫"神州六号"的那艘"火箭".我只能看见上面的"火箭",下面是什么样,完全看不到.因为人山人海的,要想看个花灯,折腾个半天,恐怕只能看到一些部分,还真不容易呢!

走在公园沿途的一路,连在树上许许多多的小宫灯,在夜晚亮起来,那光芒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弄得我眼花缭乱,还老是晕晕乎乎的.

那些花灯真是太美丽了,我真不想离开中山公园.在妈妈的一再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山公园.

作文欢度元宵节作文4篇


学习过写作文的学生时期是美好的,写作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值得我们可以学习优质作文有哪些呢?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作文欢度元宵节作文 篇1

我家是乡村的,虽然每年的元宵节没有城里过的那么红火热闹,但是我们的元宵节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在我们乡下,过元宵节主要的乐趣就是吃元宵节、吃馄饨,还有就是看舞龙的。

在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包汤圆,然后全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汤圆,你挣我抢,吃的很是热闹,等我们吃玩汤圆后,就会跟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点着父母给做的灯笼,去看舞龙的。

只见十来个身体健壮的男青年举着长龙灯,龙身通体发亮,龙珠引路,珠动龙随,龙身蜿蜒游走。这可全靠舞龙灯人的本事,瞧,他们随着锣鼓声,一招一式整齐有力,配合默契。()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比较穷,还没有烟花,如今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富裕了,在元宵节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礼花在空中绽放,五彩缤纷,争妍斗丽,整个村子火树银花!哇,好美的夜晚。

如今人们的元宵节有了更多的乐趣,家家户户还挂上了大红灯笼,天空中盛放着美丽的烟花,真是一派迷人景色!

作文欢度元宵节作文 篇2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元宵节,今天我们一家要在一起吃元宵,这是个多么美好的日子呀。

元宵节这一天,我早早的起来。发现桌上有一包元宵,我就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把它打开看了一下,没想到妈妈正在后面看着呢:“本来是要中午吃的,

现在好了,只有早上吃了。”我开心的说:“是你故意让我吃的吧?”妈妈笑了:“被你看出来了。”我们都笑了。

等爸爸和弟弟醒来后,我们在餐桌上聊着吃着,弟弟说:“我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

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

“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你懂得

真多啊。”我们一起对弟弟说。“我还知道,元宵节要一家人在一起度过才快乐!”我大声说。惹得爸爸妈妈哈哈大笑。

到了晚上,我和弟弟在讨论今天元宵节的收获,弟弟说:“我知道了元宵节的来历。”我说:“我知道了元宵节要一家人在一起才开心!”我和弟弟都笑了。

作文欢度元宵节作文 篇3

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在元宵节的时候肯定是要吃汤圆的,因为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今年煮汤圆的任务交给了我,妈妈说让我好好表现表现,我可不能大意,一定要好好的煮。

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

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今天是我第一次煮汤圆,而且煮的还很好,我的心里很高兴,原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吃到好吃的汤圆,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呀。

作文欢度元宵节作文 篇4

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要看花灯、吃羹……

晚上,妈妈说做糟羹吃。“耶!”我高兴得一跳三千尺,因为,我最爱吃羹了!开始做羹了!妈妈从冰箱里拿出十几种材料,有青菜、胡萝卜、猪肉、米粉……只见妈妈用那把“吓人”大刀把青菜、胡萝卜、笋切成小碎块,又把猪肉切成丝。接着水烧开了,倒上米粉,再把所有材料放进锅里,然后撒一把盐,尝一尝味道,这就是羹的制作方法,怎么样,简单吧!妈妈刚把羹端上桌,我就像饿狼似的扑了上去,我把羹大口大口的往嘴里送,好像五天没吃饭一样。爸爸一下子就把一大碗的羹吃完了,真牛啊!

吃完饭,我们就去看花灯了!我们来到灵湖,哇!人真多啊!大家忙着拍照,把灵湖围了个水泄不通,真热闹!这里还是个花灯的世界!第一个图案做的是碧绿的荷叶,是“喜事连连”;第二个上面做的是荷叶和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是“连年有余”;中间的那个花灯最漂亮了,是蓝色的,里面有几匹奔驰的骏马,还有一条红鲤鱼,好像要要跳出来似的;左边有两条活灵活现的龙,有锋利的爪子,大大的嘴巴,身上有无数只奔驰的马儿;那边还有几只“狮子”给你拜年呢!

这时,音乐喷泉开始了!喷泉一会儿红的,一会儿绿的……像变色龙一样。喷泉像一群仙人,一下子变成勇敢的士兵,一下子变成优雅的小女孩,真美啊!

元宵节都在正月十五,为什么台州要在十四那天过呢?有人说是秦鸣雷的母亲每逢初一和十五都要吃斋,秦鸣雷为了让母亲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就把元宵改在十四过。

多么开心的元宵节啊!既有美丽的花灯看,又有美味的羹吃!

猜你喜欢